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
環 境 影 響 報 告 書
(報批稿)
建設單位 |
: |
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 |
評價單位 |
: |
核工業二七〇研究所 |
環境影響評價證書 |
: |
國環評證乙字第2316號 |
二○一五 年 六 月
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
環境影響報告書責任表
批準 |
: |
闕足雙 |
|
審核 |
: |
張東亞 |
環評崗證字第B23160006號 |
校核 |
: |
周勇 |
環評崗證字第B23160010號 |
項目負責人 |
: |
陳志平 |
環評工程師登記證編號B23160021200
環評崗證字第B23160007號 |
編寫人員:
編寫人員 |
職 稱 |
負 責 內 容 |
簽 名 |
陳志平
環評崗證字第B23160007號 |
高級工程師 |
第1~3、6、11章 |
|
許鵬
環評崗證字第B23160016號 |
工程師 |
第5、7~9章 |
|
歐小玲
環評崗證字第B23160013號 |
工程師 |
第4、10章 |
|
核工業二七O研究所 蓋章有效
地址:江西省南昌縣蓮西路508號 郵編:330200
電話:0791-85997017 傳真:0791-85997000
項目名稱: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
文件類型:環境影響報告書
委托代理人:
項目負責人:陳志平(登記證編號:B23160021200)
一 總論
目前鷹廈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通信系統采用的頻段為400KHz+450MHz兩頻段的頻率,根據國家無線電管理的有關要求,原鐵路使用的400KHz頻段應于2009年在鐵路停用,但本線現處于超期使用狀態,一旦400KHz頻段資源被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強制收回,無線列調系統在鐵路區間的通信將受到較大影響。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關于無線電臺站規范話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工信部無[2013]157號)和《中鐵通路總公司關于調整鐵路專用無線通信業務和頻率有關工作的通知》(鐵總運函[2014]31號)的要求,無線列調系統采用的450MHz-470MHz頻段將不再審批,也不再安排新建、改建項目的設計,今后列車行車調度通信將全面采用900MHz頻段GSM-R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產業化部對鐵道部使用的800-900MHz頻段頻率有關問題的復函見附件五,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對鐵道部使用的800-900MHz移動通信頻段的函見附件六。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因此,南昌市鐵路局工程管理局擬對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的無線列調系統進行改造,擬在鷹廈線鐵路(江西段)鐵路沿線新建一批GSM-R基站。本次評價的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于2014年立項建設的GSM-R無線列調通信系統由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建設,本次評價基站總數量為34座。基站詳細情況見附表一。
在現代社會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人關心移動通信基站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是否影響公眾的健康。為了防治電磁輻射污染,改善生活質量,保障公眾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伴有電磁輻射的正當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七十七號主席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253號令)等有關法律法規,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于2015年3月特委托核工業二七○研究所承擔該項目的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我所接受委托后,特組織監測人員對本次評價基站進行了監測,并組織了工程技術人員收集了大量的有關資料,結合該項目的特點,依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于2015年4月編制完成了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江西省環保廳于2015年5月27日-5月29日組織了現場審查會,評價單位根據技術評審意見(見附件十)對報告書進行了修改、完善,現呈報江西省環境保護廳審查批復。
1.2產業政策與規劃符合性
本項目屬于信息產業類,為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建設項目,屬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鼓勵類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符合原鐵道部運輸局《關于加強專用無線通信管理工作的通知》(運基通信〔2007〕88號)中關于淘汰400KHZ的要求,符合《中鐵通路總公司關于調整鐵路專用無線通信業務和頻率有關工作的通知》(鐵總運函〔2014〕31號)中關于列車行車調度通信將全面采用GSM-R系統的規定。本項目的建設保證了鷹廈線鐵路的通信質量,提高了移動通信能力和移動通信的可靠性,為鷹廈線運輸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1.3.1 法律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22號令,2015年1月1日起實施);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年9月1日起實施);
(3)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53號令,1998年11月);
(4)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第9號令,2013年修正版,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5)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 第2號,2008年10月1日起實行);
(6)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局第18號令,1997年3月25日起實施);
(7) 《關于印發<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的通知》(2010年11月1日施行);
(8)《江西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2001年7月1日施行)。
(9)《關于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環函[2003]75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年3月4日;
(10)《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國家環保總局環發28號)
(11) 《江西省環保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贛環評字[2014]145號,江西省環境保護廳,2014年7月1日;
1.3.2 評價方法與技術導則
(1)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 2.1-2011);
(2) 《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3) 《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J/T 10.2-1996);
(4) 《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
(5)《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6)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環發〔2007〕114號);
(7) 《通信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技術暫行規定》(YD5039-2009)。
(8) 《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
(9) 《危險廢物收集 貯存 運輸技術規范 》(HJ-2025-2012)。
1.3.3 相關文件資料
(1) 項目委托書(見附件一);
(2) 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3) 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對本次建設項目的批復文件(見附件三);
(4) 鷹潭市、資溪縣環境保護局關于確認“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執行標準的函(附件四);
(5)建設單位提供的其它相關資料。
1.4評價因子及評價范圍
1.4.1 評價因子
(1)施工期環境影響識別
根據項目特點,施工期間地面塔基站施工時會占用少量的臨時用地,在設備的安裝過程中,安裝位置要盡可能合理,應符合相關通訊機房的設計標準要求。基站建設過程主要為設備的安裝,使用的施工設備主要有電鉆、鐵錘、扳手、鉗子等。其中主要噪聲源為電鉆,但施工過程電鉆使用時間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
(2)運行期環境影響識別
基站運行期間通過天線向周圍環境發射無線電信號,從而產生電磁輻射環境影響。
評價電磁輻射的參數有電場強度(E)、磁場強度(H)、功率密度(S)等。
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規定,當電磁輻射體的工作頻率大于300MHz時,可以只測試電場強度;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大多可視為平面波,只需測試電場強度。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中第5.2條規定,“根據移動通信基站的發射頻率,對所有場所監測其功率密度(或電場強度)”。
目前,南昌鐵路局所使用GSM-R系統頻段范圍為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因此,本次評價中的電磁輻射影響采用功率密度為監測、評價因子。
基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來源于機房空調運行時產生的噪音,因此,建設單位在空調設備的選用上首先應選用國家規定的低噪、高效設備。另外,基站建成后,由于基站不需新增人員值守,基站運行期間不存在廢水、廢氣污染;基站運行后會使用蓄電池,蓄電池報廢后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由以上分析可見,本次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為基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本項目環境因素識別詳細見表1-1。
表1-1 環境影響因子識別一覽表
序號 |
項目 |
運行期環境影響 |
1 |
電磁輻射 |
有一定影響 |
2 |
噪聲 |
施工期輕微影響,空調室外機輕微影響 |
3 |
景觀 |
有輕微影響 |
4 |
植被 |
沒有明顯影響 |
5 |
交通 |
沒有影響 |
6 |
電器和電子設備 |
沒有影響 |
7 |
水土保持 |
沒有影響 |
8 |
大氣環境 |
沒有影響 |
9 |
水環境 |
沒有影響 |
(3)評價因子
施工期:噪聲、植被恢復及水土保持。
運行期:電磁輻射、等效A聲級、景觀。
1.4.2 評價范圍
根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中第3.1.2款規定,電磁輻射環境影響的評價范圍應遵循下列要求:
(1) 評價范圍為以天線為中心:發射機功率P>100kW時,半徑為1km;發射機功率P≤100kW時,半徑為0.5km。
(2) 對于有方向性天線,按照天線輻射主瓣的半功率角內評價到0.5km,如高層建筑的部分樓層進入天線輻射主瓣的半功率角以內時,應選擇不同高度對該樓層進行室內或室外的場強測量。
同時,根據《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環發[2007]114號)第5.3條中規定:
監測點位一般布設在以發射天線為中心半徑50m的范圍內可能受到影響的保護目標,根據現場環境情況對點位進行適當調整。移動通信基站發射天線為定向天線時,則監測點位的布設原則上設在天線主瓣方向內。
因此,本次評價依據上述標準與監測方法,確定評價范圍為以發射天線為中心半徑為50m的區域,并根據現場情況對點位進行適當調整,評價范圍適當延長。
南昌鐵路局本次建設的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基站涉及的頻率為930~934MHz,根據鷹潭市、資溪縣環境保護局確認執行的評價標準如下:
(1)《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本項目各基站周圍環境電磁輻射評價標準(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和單個項目的電磁輻射影響管理限值)采用《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和《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中的相關標準要求。
(1)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根據HJ/T10.3-1996第4.1款,公眾曝露水平包括各種電磁輻射對其影響的總和,即包括擬建設施可能或已經造成的影響,還要包括已有背景電磁輻射的影響。曝露水平不應大于國家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的要求。《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對公眾總的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如下:
① 公眾曝露控制限值:本項目GSM-R網所用的頻段為900MHz,均位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續表中的30MHz~3000MHz頻段范圍內,對應的環境電磁輻射場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0.4W/m2的限值要求,見表1-2。
表1-2 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頻率范圍MHz |
電場強度E
(V/m) |
磁場強度H
(A/m) |
磁感應強度B
(μT) |
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q(W/m2) |
0.1~3 |
40 |
0.1 |
0.12 |
4 |
3~30 |
67/f1/2 |
0.17/f1/2 |
0.21/f1/2 |
12/f |
30~3000 |
12 |
0.032 |
0.04 |
0.4 |
②當公眾曝露在多個頻率的電場、磁場、電磁場中時,應綜合考慮多個頻率的電場、磁場、電磁場所致曝露,以滿足以下要求。
在0.1MHz~300GHz之間,應滿足以下關系式:
式中:Ej—頻率j的電場強度;E,j,L—表2-2中頻率j的電場強度限值。
(2)單個項目的電磁輻射影響管理限值
按照HJ/T10.3-1996中第4.2款的要求,單個項目的電磁輻射影響的管理限值的確定應遵循下列原則:
①為使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小于GB8702-2014的規定值,對單個項目的影響必須限值在GB8702-2014限值的若干分之一。
②在評價時,對于由國家環境保護局負責審批的大型項目可取GB8702-2014中場強限值的1/ ,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他項目則取場強限值的l/ ,或功率密度限值的l/5作為評價標準。
因此,本項目環評單個頻段基站公眾照射的功率密度導出限值為8μW/cm2(相應的電場強度對照參考導出限值為5.4V/m),公眾照射總的功率密度導出限值為40μW/cm2(相應的電場強度對照參考導出限值為12V/m)。
(3)《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本次環評中基站位于城市中劃定的1類聲環境功能區及農村居住區的執行1類標準,基站位于集鎮、城市居住區的執行2類標準,基站位于工業區的執行3類標準,基站位于公路及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的執行4a類標準,基站位于鐵路兩側區域的執行4b類標準。具體標準值見表1-3。
表1-3 聲環境質量限值 單位:dB(A)
聲環境功能區類別
時段 |
0類 |
1類 |
2類 |
3類 |
4類 |
a類 |
b類 |
晝間 |
50 |
55 |
60 |
65 |
70 |
70 |
夜間 |
40 |
45 |
50 |
55 |
55 |
60 |
本次評價工作重點包括:
(1) 工程分析;
(2) 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現狀分析評價;
(3) 擬建基站環境影響分析及預測;
(4) 公眾參與
(1) 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通過開展建設項目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調查、環境質量現狀的監測等工作,對項目所在地周圍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評價,并確定本次環境評價的主要保護目標和評價重點。
(2) 通過對擬建基站站址周邊環境敏感點電磁環境本地值的監測,掌握基站建設前的電磁輻射環境情況,為能否新建基站提供科學的依據。
(3) 針對本項目無線通信基站項目特點和污染特征,分析基站運營過程中產生的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并提出把不利影響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程度而必須采取的防治措施。
(4) 為基站的輻射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對不符合本項目評價標準要求的基站,提出整改意見。
(5) 從電磁環境保護角度為本次評價基站建設提供科學的依據。
本項目評價思路見圖1-1:
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2號,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規定,“環境敏感區”是指人口密集區、文教區、黨政機關集中的辦公地點、醫院以及具有歷史、科學、民族、文化意義的保護地。
本次評價基站的主要環境保護目標為評價范圍內的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幼兒園機關及活動的人群。本次評價的基站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情況見表1-4。
圖1-1 評價思路示意圖
表1-5 本次評價基站主要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二 項目概況與工程分析
2.1.1 建設項目名稱、性質及建設地點
項目名稱: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
建設單位: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
建設地點:鷹廈線(江西段)鐵路沿線
建設性質:新建
建成投運時間:2016年年底
2.1.2工程內容及規模
本次評價的無線列調系統通信基站物理站址共34座,主要分布在鷹廈線(江西段)鐵路沿線車站內及沿線附近。其中17座基站處于鷹潭市境內,17座基站處于撫州市資溪縣境內。
本次評價基站各系統均為單GSM-R系統基站。具體基站列表見表2-1。項目地理位置見附圖一,基站分布圖見附圖二。
表2-1 本次評價基站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項目建設的內容包括交換子系統、無線子系統和基站子系統等的建設。
2.1.3原有450MHZ無線列調系統情況介紹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表2-2 原有450MHZ無線列調系統基站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本次評價基站采用的設備是符合國際、國內標準要求的通信設備,具有功耗低、效率高等性能。本報告書所列基站的設備參數均由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提供,基站設備參數詳見附表一。
2.2.1基站組成
基站由機房、饋線、天線及安裝天線的支架所組成。機房主要設備包括基站控制器、收發信機、功率放大器及饋線等信號收發設備以及電源柜和備用電源等輔助設備。基站天線架設在天線支架上,由饋線連接天線與機房設備。
本基站設備組成部分詳見文中工程分析內容。
2.2.2基站功能
基站具備收發移動通信信號的功能,其運行將實現鷹廈線鐵路沿線各項調度通信功能。
2.2.3基站主要部件介紹
本次評價的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建設的基站發射設備及天線均需環境影響評價通過以后由南昌鐵路局統一招標采購,現階段不能確定發射設備及天線具體型號,但可以確定所選設備廠家及相關參數。發射設備擬選用中興、華為廠家的機柜,天線設備擬選用凱瑟琳廠家的天線。具體參數如下:
①標稱功率:擬選用的標稱功率均為40W。
②機柜載頻:你選用機柜最大載頻為3載頻。
③天線增益:擬選用的天線增益均為**dBi。
④天線類型:擬選用的天線類型均為定向天線。
⑤天線極化方式:擬選用的天線極化方式均為雙極化方式。
⑥發射頻率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⑦本次評價基站中,天線塔架方式主要為落地角鋼塔、落地鋼管塔架設方式,天線塔架架設情況見表2-3。落地角鋼塔主要建于各鐵路沿線火車站內,用于建設宏站;落地鋼管天線主要建設于鐵路沿線,用于建設拉遠站。
表2-3 本次評價基站塔架架設情況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2.2.4基站擬建配套建設項目
⑴機房
建設于鷹廈線沿線火車站內的基站,將新增的通信設備放置在既有通信機房房屋,區間設備點房屋每處均暫按每處9平方米面積建設,共永久性占地198平方米。
⑵供電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沿線各車站設有通信信號變電臺,基本采用雙變四隔離的模式給車站通信設備供電。
本次線路基站有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組做備用電源,蓄電池供電一般可以應急工作12個小時,當電網供電因故斷停后,自動切換為蓄電池供電。
鷹廈線現有電離貫通線線路電壓為10KV,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 第2號,2008年10月1日起實行)中相關規定,100KV以下輸變電線路可不做環境影響評價。
⑶制冷及除濕
為保護機房內設備,夏季室內溫度須保持在23℃-27℃之間,冬季室內溫度保持在18℃-22℃之間,相對濕度在50%-70%之間,機房內制冷及除濕擬采用空調,空調外機在出廠時的噪聲源符合產品標準。
2.2.5基站評價范圍內其他基站建設情況
本次評價基站共34座,其中單GSM-R系統基站共23座;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其他基站的共11座(其中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的共9座,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基站的共1座,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基站的共1座),本次評價基站評價范圍內有其他基站的情況見表2-4、表2-5。注1
注1:現場監測時,中國鐵通基站同塔上有8座基站中架設有無線列調450MHZ+400KHZ系統,待GSM-R系統正常運行后,原無線列調系統拆除,因此在本次評價范圍內其他基站類型分類時不考慮原無線列調系統拆除共址情況。
表2-4 基站評價范圍內其他基站情況統計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表2-5 基站評價范圍內其他基站情況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第一代的模擬蜂窩系統解決了移動電話業務中長期存在的阻塞和服務質量差的問題。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模擬蜂窩系統在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就被淘汰了,新的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稱為移動通信的主流。數字通信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傳輸速率高;■ 具有高的抗干擾性能;■ 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設備簡單成本低。
3.1.1 GSM-R無線列調系統功能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1.2 GSM-R無線列調系統組成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1.3 GSM-R無線列調系統線路: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1.4 GSM-R無線列調系統調度通信系統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1.5 GSM-R無線列調系統通信電源系統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1.6 基站載頻配置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2 基站天線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2.1 天線的作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2.2 天線性能主要指標參數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3 基站天饋系統分析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1) 電磁輻射源
電磁輻射源大體上可分為兩個方面,即基站室內部分與基站室外部分。
基站室內部分的主要設備有基站控制器、信號發射機、功率放大器、合路器、雙工器及部分饋線等設備,這些設備在設計、制造時已采取了良好的屏蔽措施,即金屬機箱,并且設備放置在機房內,經過墻體和機房門的衰減,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電磁輻射污染。
室外部分的主要設備有饋線和收、發天線。通常基站的接收和發射共用同一付天線。無線電發射機輸出的射頻信號功率,通過饋線輸送到天線,由天線以電磁形式輻射出去。電磁波達到接收地點后,由天線接收,并通過饋線送到無線電接收機。可見,天線是發射和接收電磁波的一個重要的無線電設備,沒有天線也就沒有無線電通信。
基站正常運行時,(發射)天線向周圍發射不同頻率范圍段的電磁波,導致周圍環境電磁輻射場強增高。由電磁波的傳輸特性可知,天線發射的電磁波強度將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是有一定范圍的。
天線是將傳輸線中的電磁能轉化為自由空間的電磁波,或將空間電磁波轉化成傳輸線中的電磁能的專用設備。移動網絡通信中從基站天線到工作手持臺,或從工作手持臺天線到基站天線的無線連接,它的運行質量在整個網絡系統運行質量中所占的位置是十分明顯的。由此而產生的電磁輻射其強度和范圍亦與天線有著密切的聯系。天線輻射的水平波束寬度決定了天線輻射的電磁波水平覆蓋的范圍;天線垂直波束寬度則決定了傳輸距離及縱向覆蓋的單位。上述范圍亦確定了電磁輻射對周圍環境可能造成的輻射影響范圍。
(2) 天線電磁波傳播影響因素
天線水平和垂直面半功率波瓣寬度(或稱半功率角)、天線的增益、架設高度、方位、下傾角、極化及基站的實際發射功率等參數直接影響到周圍環境輻射水平。
① 水平和垂直方向波束圖
天線輻射的水平波束寬度決定了天線輻射的電磁波水平覆蓋的范圍;天線垂直波束寬度則決定了縱向覆蓋的范圍。上述范圍亦決定電磁輻射對周圍環境可能造成的輻射影響范圍。
② 波束下傾
基站的服務對象是地面上的手持工作臺。為了控制覆蓋以期達到理想的頻率復用保護距離,通常采用波束下傾技術。安裝天線時通常將天線適度下傾一定角度。
本項目基站天線采用機械下傾實現主波瓣指向地面,調整天線下傾角度時,天線本身要動,需要通過調整天線背面支架的位置,改變天線的傾角。
(3)其他
基站實行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無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產生。
基站室內有各種設備、空調,在運行時會產生一定的噪聲,各種設備在選型時均選用了優質底噪的設備,基站采用的空氣調節設備為一般的家用分體式空調,空調內外機噪聲均符合《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噪聲限值》(GB19606-2004)中空調器噪聲限值:額定制冷量為2.5~4.5kW時,室內機噪音小于45dB(A)、室外機噪音小于55dB(A)。故只要空調安裝位置合理,對周圍聲環境影響有限,不會產生噪聲擾民現象。
為了保證基站工作的可靠性,通常在機房內配置蓄電池作為備用電源。基站備用電源選用免維護密封蓄電池組(正常工作時使用一級或二級交流電供電,當供電斷電時才使用),杜絕了漏液現象,機房地面不需要水沖洗,使用時也不散發硫酸霧,因而不產生廢水、廢氣的環境污染。廢蓄電池使用報廢后需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南昌鐵路局物資材料供應段在南昌設置了用于危險廢物貯存的倉庫,但未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中的相關要求進行設計、建造和管理。
綜上所述,本次評價的基站在運行過程中,不產生廢氣、廢水、廢渣、粉塵等污染物,其對環境的影響主要為電磁輻射。
鷹廈鐵路又稱鷹廈線,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1957年竣工通車,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的唯一鐵路線。由鷹潭至資溪開始入福建。
4.1鷹潭市自然環境簡況
4.1.1地理位置
鷹潭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下游,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地理位置優越,東聯江、浙、滬,南襟閩和珠江三角洲,為華東內地銜接沿海的要沖,史稱“六省通衢”。
鷹潭市交通極為便利,地處浙贛、皖贛和鷹廈三條鐵路交匯之地,是我國南方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公路四通八達,以城區為中心,不僅有連接鄰近各縣、市的線路,而且又是本省通往閩、浙、皖省際公路的重要叉口。水運以信江為主,常年可航機帆船,上溯上饒、玉山,下抵鄱陽湖。
4.1.2地形、地貌、地質
鷹潭市區及其周圍地區地形以低緩丘陵及河谷平原為主,基本上屬低丘崗地帶,信江橫貫東西。南部多山,北部丘陵,中部信江兩岸緩坡丘陵。總的地勢是南北高,中間低。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城區用地高度多在海拔30米以上,沿江及溝渠約為海拔22米左右,城市建成區坡度一般不超過10%。
鷹潭市全市范圍內的構造屬南嶺淮地邊緣的信江凹陷帶,大體上為一平緩的向斜構造,出露地層不全,從老到新有前震旦紀變質巖系,中生代三疊――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第三紀和第四紀。
鷹潭市區周圍大部分屬信江Ⅱ級剝蝕層堆積階地,基巖主要為第三紀磚紅色、紫紅色中細粒砂巖,地基土為第四紀沖積層、坡積層以及紅砂巖,承壓力一般為20~50噸/平方米。土壤多偏酸性。低丘崗地以紅壤為主,耕作土以紅壤性水稻土和沖積沙壤較多。
市區地下水不發育,僅個別紅砂巖有裂隙水,但水量不大。孔隙水埋深0.3~0.5米,主要出現于粘性土、砂和卵石中,含水層接近地表,由大氣降水及地表積水和河水補給。項目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特征周期為0.35s,場地巖土地震穩定性良好,無滑坡、崩塌、震陷等不良地質現象。
4.1.3氣候、氣象特征
鷹潭市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夏季炎熱,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1℃,冬天較冷,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0.4℃,多年平均氣溫18.1℃。多年平均降雨量1839.1mm,最大年降水量2736.2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1.2天,最長連續降雨日數17天,最大場次降水量599.8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640.1mm,最大年蒸發量1935.6mm,最小年蒸發量1318.7mm。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6%,最小相對濕度7%。多年平均風速2.2m/s,最大風速16.7m/s,常年及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全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為1868.5小時。年無霜期268天。
4.1.4水文特征
鷹潭市位于鄱陽湖流域信江水系,境內主要河流為信江及其支流白露河、白塔河等。信江發源于浙贛邊境的懷玉山仙霞岑,自貴溪流口鎮流入鷹潭從余江錦江鎮出境,東西向貫穿全市。信江鷹潭段全長32.5公里,江流豐沛,水勢平緩,流域面積12211平方千米,河床寬250~600米,洪水深11~15米,信江在評價范圍內枯水期流量為39.7m3/s, 流速0.2m/s,河段寬120米,水深1.5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53.8m3/s,水力坡降0.00025m/m,歷史最大洪水位34.26米,常年洪水位27.77米,最低水位16.17米。信江水源豐富,是鷹潭市區生活、生產、航運及水產養殖重要資源。現有2個貨運、客運碼頭、12個集中取水點,江面架有公路橋兩座,鐵路橋一座,沿江兩岸為居民工廠密集區。信江與鷹潭地區人民生活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對鷹潭市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鷹潭市和貴溪市的飲水源地和工農業生產用水水源地,也是接納全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主要水體。
白露河發源于貴溪應天山,,屬信江支流,全長25公里,河寬30~60米,正常水位2~3米。河床比降2.3%,為中粗砂,夾少量卵石。流量受季節影響十分明顯,洪水為490 m3/s,枯水季節為0.1~0.5m3/s。一般在每年7月至9月降水少時出現旱情,在每年4月至7月降水量大時出現澇情。1976年在河中游修建了“雙港口浮沉壩”后,防止了旱澇災害,確保了兩岸的糧食豐收。現白露河是鷹潭市城市生活污水主要的受納水體。
鷹潭市區內,湖泊水塘眾多,主要有:
東湖:因位于市區東面而得名。系1957年建成,湖塘面積為138萬平方米,總蓄水量約70萬立方米,原以養魚為主,現已成為接納老城區東片城市生活污水的天然氧化塘。污水經此湖稍作自然凈化后,排入信江。因其距城市自來水廠取水口僅1000米左右,使城市飲用水源水質受到了影響。
西湖:因位于市區西南而得名。系1978年建成。西湖分別為內湖和外湖,原來湖的總蓄水量可達280萬立方米,近年因鐵路擴建、填平后僅有40萬立方米左右。
其它湖泊,如南湖、平湖等都是小型漁業養殖及農灌水塘。
4.1.5植被、生物多樣性
項目所在區域內處于城郊地區,周邊有除少量人工綠化植物外,天然植被、野生動植物資源較少。
4.2鷹潭市社會環境簡況
4.2.1區域人口
鷹潭市轄貴溪市、余江縣、月湖區和龍虎山風景旅游區管委會,共44個鄉鎮和4個街道辦事處。
2013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114.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60.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52.73%,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為1.49萬人,出生率為13.10‰;死亡人口為0.72萬人,死亡率為6.2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1‰。
4.2.2經濟結構
2013年年末,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53.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55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346.37億元,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162.55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6:63.4:28.0調整為8.0:62.6:29.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6%、72.1%和24.3%。人均生產總值48542元,增長9.9%,按年均匯率折算為7838美元。
財政收入增長加快。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92.65億元,比上年增加13.31億元,增長16.8%,增幅比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66.13億元,增長12.4%。縣域財政總收入達到85.58億元,增長17.1%,過億元的鄉鎮達到7個。全年稅收收入達到74.37億元,增長32.6%;其中增值稅28.30億元,增長48%;營業稅16.04億元,增長18.7%;企業所得稅8.19億元,增長18.2%。
就業形勢穩定。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03萬人。
物價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指數上漲2.7%,漲幅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1.5%,漲幅較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2.8%,漲幅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呈“七升一降”,漲幅最大的是食品類價格,上漲4.3%,其他依次上漲的是居住類上漲3.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2.9%,衣著上漲2.5%,煙酒及用品類上漲1.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上漲1.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上漲0.7%;價格下跌的是交通和通信類,比上年下跌1.0%。
4.2.3教育情況
近年來,我市教育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教育廳的悉心指導下,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和諧發展為主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各項教育事業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超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實現了“小市教育有大作為”的階段性目標,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區域現代教育體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市有小學359所,教學點84個,小學在校生100016名,教職工5295名,其中專任教師4942名;普通中學74所(完全中學12所,高級中學3所,初級中學4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2所,其中民辦12所,少數民族學校1所),高中在校生25124名,初中在校生44899名,教職工4911名,其中專任教師4369名;中等職業學校17所(其中民辦6所),在校生27524名,教職工1389名,其中專任教師867名;高等院校(鷹潭職業技術學院)1所,在校生5272名(其中大專生4144名,中專生628名,成人學歷教育在籍生500名),教職工228名,其中專任教師182名;成人高校(江西廣播電視大學鷹潭分校)1所,注冊學生2026名,教職工45名,其中專任教師36名;幼兒園97所(其中民辦80所),在園幼兒27472名,教職工1225名,其中專任教師791名。
4.2.4交通條件
鷹潭市地處江西省東北部,是江西省11個省轄市之一。古鎮鷹潭因市內公園龍頭山下有一深潭,潭深水漩,棲息于岸國古樟上的雄鷹常常盤旋其上,自古便有“漣漪興其中,雄鷹翔其上”之說,“鷹潭”由此面得名。鷹潭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史稱“東連江浙,南控甌閩,扼鄱水之咽喉,陰信州之門戶”的鷹潭,如今,更是欣道縱橫,公路暢達,水運便捷,成為聯結閩、浙、皖、鄂、湘、贛諸省,溝通東南沿海地區陸腹地的交通重鎮。浙贛、皖贛、鷹廈三大鐵路干線在此交會。鷹潭火車站為特等站。是全國路網性車站之一,每天到發客車70余列,其中,始發近10列,年貨物發運能力為300余萬噸,日均裝卸車皮250輛,名列全鐵通路第五大貨場。320(上海—昆明)、206(連云港—汕頭)國道在市內縱橫交錯,加上6條省干道與之配合,日過境公路車流量達8500輛以上。江西五大水系的信江貫穿全市,經鄱陽湖,與長江水系、淮河水系和京杭大運河水系貫通,成為長江水運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鷹潭距江西最大機場——昌北機場也只有160公里。
到鷹潭市可乘坐火車,或乘汽車,鷹潭的公路四通八達,320國道、206國道交匯于鷹潭。梨溫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來龍虎山旅游可由鷹潭市沿206國道,南行16公里可到景區。
4.2.5資源特色
鷹潭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不僅宜農,而且宜牧、宜漁。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盛產稻谷、大豆、花生、黃麻、柑桔等。全市實有耕地面積59.18千公頃,其中水田面積53.65千公頃,占全部耕地面積的90.7%,旱地5.53千公頃,占全部耕地面積的9.3%。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加強了農業科技管理,積極開展了科普活動,引進、示范和推廣了農牧漁業良種,大力推廣了農業實用技術,進行了農業結構調整,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全市農業總產值達18億元。全市林業用地302.5萬畝,占國土面積的56.7%,林地面積25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7%,建立了用材林基地50萬畝,防護林基地40萬畝,經濟林基地15萬畝,毛竹、竹筍兩用林基地2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582.9萬立方米,毛竹蓄積4441萬根,林業逐步走上了森林面積與森林蓄積"雙增長"的軌道,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的原木原竹銷售走向現代的加工增值方式,由單一的第一產業走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市林業產值已逾5億元(山地產值)。
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橫穿而過,水利設施星羅棋布,灌排渠系縱橫交錯。全市有各類水利工程11.7萬座,其中小型水庫(含塘壩)10705座,總庫容量達45461萬立方米;中型水庫10座;小(一)型水庫39座,水(二)型水庫366座;提水工程589座,水閘44座。全市總蓄、引、提、排能力達到了9億立方米。興建小型水電站112座,總裝機13022KW,年發電量3411萬千瓦時。水利經濟突破了億元大關。
鷹潭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30余種,其中已部分探明儲量的有15種,包括金屬礦產4種、非金屬礦、建材礦8種,及鈾礦、礦泉水等。
金屬礦床有金、銀、銅、鉛鋅、鐵、稀土等。其中銀、鉛鋅是本市優勢金屬礦種。
非金屬礦床種類多、分布廣,尤以瓷土、硅石、耐火粘土、石膏等礦種,規模較大。
建材、石材礦資源豐富。主要有花崗石、紅石、片石、建筑用沙、磚瓦粘土及陶釉土等。
能源礦產主要有鈾礦。根據近年石油普查表明,本市處于中國南方陸上石油天然氣找礦最有希望的地區。
礦泉水已探明2個礦點,并建廠開發。
評價區域內目前無已探明的礦床和珍稀動、植物保護資源,無國家和地方指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名勝古跡。人群健康狀況良好,近年來無流行性地方病發生。
4.3資溪縣自然環境簡況
4.3.1地理位置
資溪縣是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市東部,介于北緯27°28′-27°55′、東經116°46′-117°17′之間,是江西東大門,也是江西入福建的重要通道。東與福建省光澤縣接壤,南與黎川縣毗鄰,西與南城縣交壤,北與金溪縣、貴溪市相連,國土總面積1251平方公里。
資溪地處武夷山脈西麓,屬山區,地形復雜,大體呈東南高、西北低的趨勢,全縣最高峰鶴東峰海拔1364米。全縣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3.1%,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6.5%。境內無大江大河,但小河山澗遍布,縣中部一條隆起地帶將全縣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河流以瀘溪為主,屬信江水系,西部河流以歐溪為主,屬撫河水系。地理位置見附圖2。
4.3.2氣候、氣象特征
資溪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水量1929.9毫米,年平均日照1595.7小時, 年平均相對濕度83%,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平均霧日88天。
4.3.3植被、生物多樣性
項目所在區域內處于城郊地區,周邊有除少量人工綠化植物外,天然植被、野生動植物資源較少。
4.4資溪縣社會環境簡況
4.4.1區域人口
全縣轄5個鎮、2個鄉:鶴城鎮、馬頭山鎮、高阜鎮、嵩市鎮、烏石鎮、高田鄉、石峽鄉,以及高阜、馬頭山、石峽、陳坊、株溪5個國有林場。共有8個居委會、70個村委會。總人口約13萬人,多為漢族江右民系。
4.3.2經濟結構
2013年完成生產總值26.96億元,增長9.9%。財政總收入突破6億元,增長17.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億元,增長18.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01億元,增長14.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5億元,增長12.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4億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8578.54元,增長11%。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三大產業比由13.71:49.17∶37.12調整為12.46∶48.44∶39.10,第三產業占比提高了1.98個百分點。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占比達到82.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3.2教育、民生工程情況
資溪縣每年共投入民生資金7.37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73.6%,其中教育支出2.2億元、占22%,全面和超額完成各項民生工程任務。就業形勢保持平穩,社會保險實現政策全覆蓋,被評為“全市創業先進縣”、“全市就業先進單位”和“全市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新農合”參合率達97.18%,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410元/人·月和200元/人·月,被評為“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先進縣”。高標準建設保障性住房336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30戶,推進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293戶,發放廉租住房補貼204.6萬元。完成“三區”移民搬遷703人,為2100位農村居民解決安全飲水問題。城區投入300余萬元實施了一批小街小巷道路、路燈、環衛設施新建和改造工程。
縣實驗小學搬至改造后的縣一中老校區,在鶴城新區規劃建設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縣醫院住院大樓、老年人風雨門球場等投入使用。文化廣播影視、人口和計劃生育、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擁軍優屬、優撫安置、普法依法治理、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涉臺事務、審計、統計調查、防震減災、氣象、檔案、地方志、工青婦、工商聯、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會人道援助、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有了新的進步。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強化主體責任,嚴格責任追究,夯實安全基礎,加大監管力度,保持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平穩。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全面加強群眾工作,積極創新社會管理,深入推進和諧平安創建,我縣再次被評為“全國平安縣”。
4.3.3交通條件
資溪是由贛入閩的重要通道之一,316國道橫貫東西、鷹廈鐵路縱貫南北,濟廣高速,省道資茶線,全縣100%的通鄉鎮公路和90%的通村公路。
吉武溫鐵路西起吉安市,東至福建武夷山。由武夷山至浙江溫州。新建吉安至南城至資溪線路,全長約250公里,至資溪與鷹廈線接軌,經邵武、建陽至武夷山。
4.3.4資源特色
全縣土地總面積187.7萬畝,其中:林業用地165萬畝,約占總面積的88%;耕地面積11萬畝,約占總面積的6%,其中水田10萬畝,多為酸性土,以種植水稻為主。
縣內有木本植物90科328屬約828種,草本植物73科439屬838種,有國家級保護植物27種(一級1種、二級11種、三級15種),珍稀樹種有美毛含笑、紅椿、福建柏、鵝、掌楸、花櫚木、南方紅豆杉等。
縣內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藏有鐵、銅、鎢、鋁、鋅、鈾、稀土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墨、螢石、鉀長石、云母、瓷土、石灰石、花崗巖等,其中花崗巖總蘊藏量約5億立方米。
縣內水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約4萬千瓦。
資溪自然生態保存完好,森林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2%,擁有保護面積近21萬畝的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和面積5.1萬畝的清涼山森林公園,境內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36萬個單位/cm3,并有融宗教、文化、探險、休閑于一體的大覺山風景區和以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為目標中國虎野化放歸基地正在規劃建設中。
嵩市鎮法水溫泉,一冷一熱兩宗泉眼同出于一巨石下,相隔僅一尺,溫泉熱身燙手,冷泉冰涼徹骨,令人稱奇。用該泉所養的“羅非魚”鮮美無比,被譽為現代“貢魚”。
評價區域內目前無已探明的礦床和珍稀動、植物保護資源,無國家和地方指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名勝古跡。人群健康狀況良好,近年來無流行性地方病發生。
本次評價的基站主要涉及到站址區域環境中電磁輻射環境的質量現狀,因而采取簡化其他各方面常規環境質量現狀(如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聲環境、生態環境等),重點關注站址處及評價范圍區域內的電磁輻射環境現狀值。
為了更好的了解評價基站區域的電磁輻射環境現狀值,評價單位特組織監測人員對本次評價基站評價范圍區域內環境中的電場強度進行了現場監測。
5.1.1監測目的
掌握本次評價基站運行前評價范圍區域內的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現狀水平,為評價基站運行后對環境產生的電磁輻射環境影響提供基礎數據。
5.1.2 監測因子
本次評價過程中采用實測電場強度(功率密度對應給出)作為監測因子。
5.1.3 監測儀器
測量儀器參數見表5-1。
表5-1 測量儀器參數表
生產廠家 |
PPM |
儀器型號 |
EP300 |
儀器編號 |
000WX20303 |
探頭類型 |
8053B |
探頭編號 |
262WL20524 |
響應頻率 |
0.1MHz~3000MHz |
場強儀量程 |
0.1V/m~300V/m |
校準時間 |
2014年8月11日 |
校準有效期 |
2015年8月10日 |
校準證書編號 |
2014F33-10-002098 |
校準單位 |
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華東國家計量測試中心 |
5.1.4 監測基站選擇原則
鑒于本項目中涉及的基站處于鷹潭市城區及下屬農村地區、資溪縣縣城區及下屬農村地區內,本次評價中根據以下原則進行基站的監測工作。
全部現場監測基站選擇原則:
(1) 省、市環保局及建設單位提供的有環保投訴的基站;
(2) 擬建基站(50m范圍內有敏感點);
(3) 城市市區、縣城城區基站(敏感點相對較多或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
抽樣監測基站選擇原則:
(1) 城市郊區(人口相對不密集的地區);
(2) 縣城郊區、鄉鎮、農村等區域。
(3) 綜合考慮盡量覆蓋鷹潭市城區及資溪縣縣城,盡量包含主要設備類型、發射天線和發射方式,以及包含主要類型的天線和塔架結構。監測基站的比例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控制。
5.1.5 監測布點原則
監測點位的布設主要依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J/T10.2-1996)、《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環發[2007]114號)中相關規定進行,并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布點位置。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主要考慮基站周圍環境保護目標。
依據《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第5.3條規定,監測點位一般布設在以發射天線為中心半徑50m的范圍內可能受到影響的保護目標。移動通信基站發射天線為定向天線時,則監測點位的布設原則上設在天線主瓣方向內。對于發射天線架設在樓頂的基站,在樓頂公眾可活動范圍內布設監測點位。
根據上述布點原則,并結合本次評價基站的天線主瓣方向及周邊環境敏感點的分布情況,確定本次評價現狀監測布點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1) 50m范圍內主瓣方向敏感點,30m范圍內任何方向敏感點;
2) 在主瓣方向50m范圍內人群經常到達的地方布水平剖面測量點,當測量值較高時,必須測至測量值小于標準限值時止;
3) 在主瓣方向50m范圍內布垂直剖面(在一條垂線上,不同樓層布點),測點一般布設在天線方向一側的房間窗戶、陽臺邊或樓梯窗戶邊等位置;
4) 若基站有多套系統共建或鄰近有其他基站,則根據實際情況加大監測范圍;
5) 當受建筑物、河流等自然條件的影響無法實現上述布點方式時,則沿基站附近的街道或公路進行布點監測。
5.1.6 監測條件、方法和監測技術規范
現場監測主要依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J/T10.2-1996)、《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環發[2007]114號)中相關規定進行。
(1)環境條件
監測時的環境條件應符合行業標準及儀器的使用環境條件,測量時的天氣條件應無雪、無雨、無霧、無冰雹,在測量記錄表中注明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及天氣狀況。
監測單位于2015年1月7日-1月10日對本次評價基站進行了電磁輻射現狀測量。監測報告中詳細記錄了各基站現場監測時的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及天氣狀況等環境特征。
(2)監測時間及頻次
在基站正常工作時間內進行監測,測量時間選擇在城市環境電磁輻射的高峰期,一般為一天內8:00~20:00,每個測量點連續測量5次,每次測量時間不小于15秒,并讀取穩定狀態下的最大值;探頭(天線)尖端與操作人員之間距離不少于0.5m。
測量儀器探頭(天線)尖端距地面(或立足點)1.7m。可根據不同的監測目的調整測量高度。
5.1.7 監測的基站分布情況
根據選擇原則,在本次評價過程中,環評單位及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的相關技術人員就本次評價基站的周圍環境特征進行了現場察看。本次評價基站中實際監測基站共26座,監測基站分布情況見表5-2。
表5-2 本次評價基站現場監測基站分布情況一覽表
序號 |
區域 |
總基站(座) |
實際監測(座) |
百分比(%) |
1 |
鷹潭市市區 |
4 |
4 |
100 |
2 |
鷹潭市農村 |
13 |
10 |
76.9 |
3 |
資溪縣縣城 |
1 |
1 |
100 |
4 |
資溪縣農村 |
16 |
11 |
68.8 |
合計 |
34 |
26 |
76.5 |
5.1.8 質量保證
(1) 監測單位通過了計量認證。
(2) 監測點位的布設充分考慮代表性和針對性,合理布設監測點位,保證各監測點位布設的科學性和可比性,特別是距離天線最近的人群居住和集中活動場所。
(3) 測量儀器經過了校準。測量儀器和裝置(包括天線或探頭)經計量部分檢定(校準)后方可使用,定期進行了校準,每次監測前、后均檢查儀器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
(4) 監測所用儀器與所測對象在頻率、量程等方面相符合,以保證獲得真實測量結果。
(5) 測量時為減少隨機誤差,在測量條件允許下,左、右、前、后分別移動1m取最大值作為測點,并讀取穩定時的平均值。
(6) 現狀監測時盡量避開了高壓線、電話線、樹木、建筑物及金屬結構等的影響。
(7) 測量氣象條件:氣候條件符合行業標準和儀器標準中規定的使用條件。測量記錄表注明溫度、相對濕度。
(8) 監測期間,基站工作狀態正常,監測環境符合技術規范要求。
(9) 嚴格實施質量保證的三級審核制度。
5.2.1已現場監測基站環境現狀分析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5.2.2未現場監測基站輻射環境現狀分析
表5-3 8座未現場監測基站名單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通過對8座未現場監測基站周圍環境敏感點調查,抽測的26座基站周邊環境敏感程度要高于未現場監測基站,根據現場抽測基站選擇原則可知,抽測基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時,經過現場核實,抽測基站評價范圍內分布的電磁輻射體水平與未現場監測基站評價范圍內分布的電磁輻射體水平相似,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因此,抽測基站能夠較好地反映本次未現場監測的8座基站正常運行時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通過對同類型的擬建基站抽測現狀分析可知,未現場監測擬建基站周圍電磁輻射水平滿足本次評價標準要求。
5.2.3 所有基站分析
綜上所述,本次評價的鷹廈線(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基站中擬建基站周圍環境現狀電磁輻射水平滿足本次評價標準要求。
表5-3 本次評價基站監測結果及監測最大值對應的敏感點情況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5.3 與本項目有關的電磁輻射體分布情況
本次評價基站評價范圍內電磁輻射體情況見表5-4。
表5-4 本次評價基站原有電磁輻射體情況一覽表
序號 |
區域 |
基站名稱 |
原有電磁輻射體分布情況 |
1 |
鷹潭市 |
余家基站 |
基站西西南42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2 |
鷹潭市 |
余家基站拉遠單元1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3 |
鷹潭市 |
圳上基站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4 |
鷹潭市 |
上清基站拉遠單元3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5 |
鷹潭市 |
上清基站拉遠單元2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6 |
鷹潭市 |
上清基站 |
基站東南20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7 |
鷹潭市 |
上清基站拉遠單元1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8 |
鷹潭市 |
肖家基站拉遠單元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9 |
鷹潭市 |
肖家站基站 |
基站西北60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10 |
鷹潭市 |
鷹潭南站基站拉遠單元2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11 |
鷹潭市 |
鷹潭III場 |
基站東北30m處為國通鐵塔。 |
12 |
鷹潭市 |
鷹潭I場 |
基站東北5m處為國通鐵塔。 |
13 |
鷹潭市 |
鷹潭南站基站 |
基站西4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14 |
鷹潭市 |
鷹潭基站 |
基站東5m處為國通鐵塔,東東北側38m處為移動基站。 |
15 |
資溪縣 |
圳上基站拉遠單元1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16 |
資溪縣 |
圳上基站拉遠單元2 |
基站東9m處為移動基站。 |
17 |
資溪縣 |
圳上基站拉遠單元3 |
基站東側18m處為東南-西北向高壓線走廊。 |
18 |
資溪縣 |
富庶嶺基站 |
基站北側5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19 |
資溪縣 |
富庶嶺基站拉遠單元2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20 |
資溪縣 |
富庶嶺基站拉遠單元3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21 |
資溪縣 |
繞橋基站 |
基站南側10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22 |
資溪縣 |
高阜基站 |
基站北側5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23 |
資溪縣 |
高阜基站拉遠單元3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24 |
資溪縣 |
資溪基站 |
基站南側4m處為中國鐵通落地角鋼塔,同塔有無線列調****系統,GSM-R系統正常開通運行后,原有無線列調系統拆除。 |
25 |
資溪縣 |
資溪基站拉遠單元1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26 |
資溪縣 |
資溪基站拉遠單元2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27 |
鷹潭市 |
鷹潭南站基站拉遠單元1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28 |
鷹潭市 |
余家基站拉遠單元2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29 |
鷹潭市 |
上清基站拉遠單元4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30 |
資溪縣 |
富庶嶺基站拉遠單元1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31 |
資溪縣 |
富庶嶺基站拉遠單元4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32 |
資溪縣 |
繞橋基站拉遠單元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33 |
資溪縣 |
高阜基站拉遠單元1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34 |
資溪縣 |
高阜基站拉遠單元2 |
基站周圍50m范圍內無其他電磁輻射體分布。 |
六 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與評價
6.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6.1.1 噪聲影響分析
(1)落地角鋼塔基站
此類基站建設于鐵路沿線火車站內,基站利用現有房間做為機房,其建設過程主要為設備的安裝,使用的施工設備主要有電鉆、鐵錘、扳手、鉗子等。其中主要噪聲源為電鉆,但施工過程電鉆使用時間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
由于此類基站安裝時的噪聲 會影響到周圍民眾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建設單位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加強施工管理。
(2)落地鋼管塔基站
落地鋼管塔常建設于火車軌道沿線等周圍相對空曠的地區,建設單位通過選取低噪聲設備,加強施工管理等措施可將施工噪聲對周圍的影響降到最低。
6.1.2 揚塵影響分析
在整個施工期,揚塵來自于開挖土方、材料運輸、裝卸和攪拌等過程,如遇干旱無雨季節揚塵則更為嚴重。場地、道路在自然風作用下產生的揚塵一般影響范圍在100m以內。施工期間對車輛行駛的路面實施灑水抑塵,其抑塵效果顯而易見。本項目施工現場主要是一些運輸材料、設備的中型車輛,因此做好施工現場管理,并在大風干燥天氣實施灑水抑塵,以減少施工揚塵。
為保證周圍空氣環境少受粉塵污染影響,施工時要做到:粉性材料堆放在料棚內,施工工地定期灑水,施工建筑設置防塵網,采用商品混凝土,以減少施工揚塵的產生。在采取上述抑塵措施后,施工揚塵對空氣環境造成的影響很小。
6.1.3 固體廢棄物影響分析
基站施工期間,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對施工人員垃圾采取集中堆放,開挖的土方回填,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回收處理。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間的固體廢物對周圍環境幾乎沒影響。
6.1.4 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
落地角鋼塔基站建設與鐵路沿線火車站內,其建設過程不發生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落地角鋼塔架設方式見圖6-1。每座落地角鋼塔塔基占地約9m2,本項目共12座落地角鋼塔,占地面積為108 m2。落地鋼管塔基站需要建設地面塔,將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不占用基本農田,但其建設規模小,對周圍植被影響很小,落地鋼管塔架設方式見圖6-2。每座落地鋼管塔塔基占地約4m2,本項目共22座落地鋼管塔,占地面積為88m2。本項目塔基永久性占地約為196m2。
建設于鷹廈線沿線火車站內的基站,將新增的通信設備放置在既有通信機房房屋,區間設備點房屋每處均暫按每處9m2面積建設,共永久性占地198 m2。
基站建設時,因建設塔基需要,需要占用部分土地進行建筑施工,建設期間工程量較小,每座基站臨時占地面積約為9m2,共占地面積為306m2。建設完成后,建設單位將對施工場地進行植被恢復,施工垃圾回收。
通過對部分基站的現場踏勘,基站不占用基本農田,只占用極少的林地或建設用地,基站周邊植被均已得到恢復
總之,基站建設施工期短,施工量小,通過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加強施工管理,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
圖6-1 落地角鋼塔架設方式 圖6-2 落地鋼管塔架設方式
6.1.5 需采取防治措施
施工期的環境影響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設備調試等項目上,若管理不善,會帶來一定的噪聲影響。因此,建設單位仍應加強施工管理,合理選擇施工時段,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影響。
在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措施來盡量減小對周圍環境中敏感點的影響。
(1) 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避免在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施工作業,盡量減小對周圍敏感點的影響。
(2) 施工垃圾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應及時清運,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
(3) 裝修期間有部分棄石、包裝材料等固廢、施工噪聲產生,將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應該注意加強該期間的管理工作。
6.1.6 原有無線列調工程拆除工程分析
本項目目前鷹廈線采用400KHz+450MHz無線列調通信系統,鷹廈線(江西段)共建設9座,基站采用落地角鋼塔架設方式。該類型基站架設方式見圖6-3。
圖6-3 原無線列調系統落地角鋼塔基站架設方式圖
經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確認,按常規在GSM-R系統無線子系統試用期內需要450M+400K無線列調系統共存,GSM-R系統無線子系統穩定運行3個月后方可停用既有設備。設備停用后,按照資產管理辦法拆除并處置,具體由路局物資管理部門處理。落地角鋼塔由中國鐵通繼續使用。拆除的工程主要影響為廢舊蓄電池的回收處理。原無線列調系統基站備用電源選用免維護密封蓄電池組,杜絕了漏液現象,機房地面不需要水沖洗,使用時也不散發硫酸霧,因而不產生廢水、廢氣的環境污染。基站拆除后原有蓄電池交由南昌鐵路局物資材料供應段統一回收后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6.2 運行期電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6.2.1 環境影響預測評價
為了計算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基站運行期間對周圍環境造成的電磁輻射影響,確定基站運行時的水平和垂直安全防護距離,可以采用模式計算的方法進行電磁輻射影響理論核算。
6.2.1.1模式分析基站類型選取
本項目基站分類按是否在評價范圍內有其他基站類型分可分為①單GSM-R系統基站;②GSM-R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③GSM-R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④GSM-R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本次預測時按此四種類型進行分析預測。
6.2.1.2 模式分析參數選取
從模式分析可知,影響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強弱、分布的參數主要有:發射功率、天線增益、系統損耗及天線的方向性函數等。
(1)發射功率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2)基站系統損耗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本次評價基站及評價范圍內其他基站天饋系統損耗見表6-1。
表6-1 基站天饋系統損耗情況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3)天線增益
本項目GSM-R基站擬采用的天線增益均為**dBi。評價范圍內其他基站增益均按各運營商提供數據選取,其中鐵通基站天線增益為14.5dBi,移動GSM900基站天線增益為**dBi。
(4)模式分析參數取值匯總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表6-2 本次評價基站及評價范圍內其他基站理論預測參數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6.2.1.3模式分析適用標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6.2.1.4電磁環境模式分析結果
本次電磁環境模式分析中相關說明如下:
(1)A點表示達標邊界垂直方向的切點;B點表示達標邊界水平方向的切點。
(2)水平達標距離:A點在地面投影點與天線中心在地面投影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3)垂直達標距離:B點到天線中心所在水平面的垂直距離;考慮到監測儀器距地面的高度要求為1.7m,因此本評價中垂直達標距離為B點到天線中心所在水平面的垂直距離再加上1.7m。
(4)考慮到天線安裝時有一定下傾角,主瓣傾斜向下并朝向外側發射,天線中心上方區域主要受旁瓣影響,因此本次水平方向衰減趨勢預測是以天線中心為原點預測到50m 處,垂直方向衰減趨勢預測是以天線中心為原點向上預測到20m、向下預測到50m。
1、GSM-R 單網絡站
為了計算基站運行期間對周圍環境造成的電磁輻射影響,確定基站運行時的輻射安全防護距離,可以采用模式預測的方法進行電磁輻射影響理論預測。
① 預測公式
(公式6-1)
式中: Pd — 功率密度評價標準限值,μW/cm2;
P — 天線口功率,W;
G — 天線增益(倍數);
r — 主瓣安全防護距離,m。
天線口功率、天線輻射功率計算過程如下:
天線口功率 = 機頂功率-天饋系統總損耗(包括饋線損耗、上下跳線損耗、饋線接頭損耗、避雷器損耗等各類損耗之和)功率
天線輻射功率 =天線口功率×天線增益(系數),即天線口功率經增益后其天線發射處的輻射功率。
天線增益(倍數)G=10天線增益/10
圖6-4和圖6-5給出了本期工程基站保護距離示意圖及基站水平、垂直保護距離示意圖。
圖6-4 基站保護距離示意圖
圖6-5 基站保護距離示意圖
如圖6-5所示,圖中重陰影部分為發射天線主瓣,陰影部分為電磁輻射強度可能超標區域,距離發射天線在水平保護距離或垂直保護距離以外的區域為安全區域,其電磁輻射強度滿足評價標準要求。
基站的水平和垂直保護距離可由天線主射線方向功率密度與距離的關系公式得出:
水平保護距離:
(公式6-2)
垂直保護距離:
(公式6-3)
式中: θ — 發射天線俯仰角(°);
φ — 發射天線垂直半功率角(°)。
保守地認為基站各發射天線重合于一點,根據各種類型基站的綜合等效輻射功率和本項目評價所采用的功率密度限值,結合設備的輻射功率以及天線的俯仰角可以計算出各種類型基站運行時,發射天線主射線方向的水平保護距離和垂直保護距離的范圍。
②基站輻射功率計算
單GSM-R系統基站功率變化流程圖見圖6-6。
圖6-6 單GSM-R系統基站功率變化流程圖
③輻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
根據本項目評價標準,本類型基站為單GSM-R系統基站,此類型基站綜合評價標準Pd取40μW/cm2,每套系統按單套系統評價標準8μW/cm2取值。
根據預防的原則,計算出主瓣安全防護距離為本基站安全防護距離。
GSM-R: d = SQRT[(100×648.72)/4/3.14/8] = 25.4(m)
綜合:d = SQRT[(100×648.72)/4/3.14/20] = 11.4(m)
根據公式6-2、6-3,計算出GSM-R單套系統水平及垂直安全防護距離。
GSM-R水平安全防護距離:
綜合水平安全防護距離:
GSM-R垂直安全防護距離:
綜合垂直安全防護距離:
單GSM-R基站主瓣安全防護距離、水平安全防護距離、垂直安全防護距離見表6-3。
表6-3 單GSM-R系統基站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表6-4 單GSM-R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為2.7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7 單GSM-R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變化趨勢圖注1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表6-5 單GSM-R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為25.3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8 單GSM-R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變化趨勢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2、 評價范圍內含其他基站的基站
表6-6 本項目評價范圍內其他系統基站天線方向角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一)GSM-R基站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GSM-R基站功率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鐵通基站功率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9 GSM-R和鐵通基站功率變化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①輻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
根據本項目評價標準,本類型基站為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故此類型基站綜合評價標準Pd均取40μW/cm2,其中每套系統按單套系統評價標準8μW/cm2取值。
從安全保守原則考慮,計算出每單套系統及綜合多套系統主瓣安全防護距離及水平、垂直方向安全防護安全防護距離,取最大安全防護距離為本類型基站安全防護距離。
GSM-R:dGSM-R = SQRT[100×648.72)/4/3.14/8] = 25.4(m)
鐵通:d鐵通 = SQRT[100×225.44/4/3.14/8] = 15.0(m)
綜合:d綜合 = SQRT[100×(648.72+225.44)/4/3.14/40] = 13.2(m)
根據公式6-2、6-3,計算出GSM-R單套系統、鐵通單套系統、GSM-R與鐵通綜合系統水平及垂直安全防護距離。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各單套系統及綜合主瓣安全防護距離、水平安全防護距離、垂直安全防護距離見表6-6。
表6-6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一覽表
由上述計算及表6-6可知,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滿足多套系統導出限值40μW/cm2及滿足每套系統單套管理限值8μW/cm2的水平方向達標距離為25.3m,垂直方向達標距離為2.7m,水平、垂直方向達標距離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詳見表6-7、6-8,變化趨勢詳見圖6-10、6-11。
表6-7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為2.7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0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變化趨勢圖注2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注2:為清晰的表示出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在滿足評價標準時所對應的水平距離,因為圖6-10中距離從12m處開始畫出。
表6-8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為25.3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1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變化趨勢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根據以上預測結果可知,在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2.7m處,水平方向的功率密度值隨著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的增加呈遞減的趨勢;在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25.3m處,天線上方及下方區域垂直方向功率密度值均隨著與天線中心相對垂直距離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
根據單網絡站計算結果,GSM-R單網絡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8μW/cm2 的水平、垂直方向達標距離分別為25.3m、2.7m。因此,在多網絡環境總的功率密度值滿足公眾照射導出限值、本項目GSM-R單網絡同時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的前提下,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基站水平方向達標距離為25.3m,垂直方向達標距離為2.7m。即在基站建設及選址時,天線中心與發射方向周邊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應在25.3m以上,或者天線中心至少高于水平達標距離范圍內的最高建筑物樓頂2.7m。當敏感點處于水平安全防護距離之外或垂直安全防護距離之外時,功率密度預測值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8μW/cm2 要求,同時也滿足多套系統公眾導出限值40μW/cm2 的要求。
(二)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
GSM-R、移動GSM900天線增益分別為**dBi、**dBi,各類損耗分別為***dB、3.98dB,各系統功率變化流程圖見圖6-12:
(GSM-R基站功率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移動GSM900系統功率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2 GSM-R和移動GSM900基站功率變化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①輻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
根據本項目評價標準,本類型基站為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故此類型基站綜合評價標準Pd均取40μW/cm2,其中每套系統按單套系統評價標準8μW/cm2取值。
根據以上原則,計算出每單套系統及綜合多套系統主瓣安全防護距離及水平、垂直方向安全防護安全防護距離:
GSM-R:dGSM-R = SQRT[100×648.72)/4/3.14/8] = 25.4(m)
移動GSM900:d鐵通 = SQRT[100×400.89/4/3.14/8] = 20.0(m)
綜合:d綜合 = SQRT[100×(648.72+400.89)/4/3.14/40] = 14.5(m)
根據公式6-2、6-3,計算出GSM-R單套系統、移動GSM900單套系統、GSM-R與移動GSM900綜合系統水平及垂直安全防護距離。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各單套系統及綜合主瓣安全防護距離、水平安全防護距離、垂直安全防護距離見表6-9。
表6-9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由上述計算及表6-9可知,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滿足多套系統導出限值40μW/cm2及滿足每套系統單套管理限值8μW/cm2的水平方向達標距離為25.3m,垂直方向達標距離為2.7m,水平、垂直方向達標距離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詳見表6-10、6-11,變化趨勢詳見圖6-13、6-14。
表6-10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為2.7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3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變化趨勢圖注3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注3:為清晰的表示出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在滿足評價標準時所對應的水平距離,因為圖6-13中距離從12m處開始畫出。
表6-11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為25.3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4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變化趨勢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根據以上預測結果可知,在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2.7m處,水平方向的功率密度值隨著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的增加呈遞減的趨勢;在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25.3m處,天線上方及下方區域垂直方向功率密度值均隨著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
根據單網絡站計算結果,GSM-R單網絡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8μW/cm2 的水平、垂直方向達標距離分別為25.3m、2.7m。因此,在多網絡環境總的功率密度值滿足公眾照射導出限值、本項目GSM-R單網絡同時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的前提下,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移動GSM900基站水平方向達標距離為25.3m,垂直方向達標距離為2.7m。即在基站建設及選址時,天線中心與發射方向周邊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應在25.3m 以上,或者天線中心至少高于水平達標距離范圍內的最高建筑物樓頂2.7m。當敏感點處于水平安全防護距離之外或垂直安全防護距離之外時,功率密度預測值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8μW/cm2 要求,同時也滿足多套系統公眾導出限值40μW/cm2 的要求。
(三)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
GSM-R、鐵通、移動GSM900天線增益分別為**dBi、14.5dBi、**dBi,各類損耗分別為***dB、3.98dB、3.98dB,各系統功率變化流程圖見圖6-15:
(GSM-R基站功率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鐵通基站功率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移動GSM900系統功率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5 GSM-R和鐵通、移動GSM900基站功率變化流程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①輻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
根據本項目評價標準,本類型基站為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故此類型基站綜合評價標準Pd均取40μW/cm2,其中每套系統按單套系統評價標準8μW/cm2取值。
根據以上原則,計算出每單套系統及綜合多套系統主瓣安全防護距離及水平、垂直方向安全防護安全防護距離:
GSM-R:dGSM-R = SQRT[100×648.72)/4/3.14/8] = 25.4(m)
鐵通:d鐵通 = SQRT[100×225.44/4/3.14/8] = 15.0(m)
移動GSM900:d移動GSM900 = SQRT[100×400.89/4/3.14/8] = 20(m)
綜合:d綜合 = SQRT[100×(648.72 + 225.44 +400.89)/4/3.14/40] = 15.9(m)
根據公式6-2、6-3,計算出GSM-R單套系統、鐵通單套系統、移動GSM900單套系統及GSM-R與鐵通、移動GSM900綜合系統水平及垂直安全防護距離。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各單套系統及綜合主瓣安全防護距離、水平安全防護距離、垂直安全防護距離見表6-12。
表6-12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各安全防護距離計算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由上述計算及表6-12可知,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滿足多套系統導出限值40μW/cm2及滿足每套系統單套管理限值8μW/cm2的水平方向達標距離為25.3m,垂直方向達標距離為2.7m,水平、垂直方向達標距離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詳見表6-13、6-14,變化趨勢詳見圖6-16、6-17。
表6-13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為2.7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6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水平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變化趨勢圖注4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注4:為清晰的表示出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在滿足評價標準時所對應的水平距離,因為圖6-16中距離從12m處開始畫出。
表6-14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為25.3m處)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圖6-17 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處功率密度預測結果變化趨勢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根據以上預測結果可知,在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2.7m處,水平方向的功率密度值隨著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的增加呈先增后減的趨勢;在與天線中心水平距離25.3m處,天線上方及下方區域垂直方向功率密度值均隨著與天線中心垂直距離的增加呈減小的趨勢。
根據單網絡站計算結果,GSM-R單網絡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8μW/cm2 的水平、垂直方向達標距離分別為25.3m、2.7m。因此,在多網絡環境總的功率密度值滿足公眾照射導出限值、本項目GSM-R單網絡同時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的前提下,GSM-R系統評價范圍內有鐵通、移動GSM900基站水平方向達標距離為25.3m,垂直方向達標距離為2.7m。即在基站建設及選址時,天線中心與發射方向周邊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應在25.3m 以上,或者天線中心至少高于水平達標距離范圍內的最高建筑物樓頂2.7m。當敏感點處于水平安全防護距離之外或垂直安全防護距離之外時,功率密度預測值滿足單個項目管理限值8μW/cm2 要求,同時也滿足多套系統公眾導出限值40μW/cm2 的要求。
6.2.1.5基站建設控制距離
表6-15 各類型基站天線水平、垂直方向達標距離匯總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為便于環境管理,以及指導基站建設及選址,并使群眾容易了解,本次統一取主瓣方向上25.3m、2.7m作為本次評價基站架設時水平、垂直方向的控制距離,具體控制方式如下:
(1)對于本次評價各類型基站,天線中心與發射方向周邊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25.3m 以上,或者天線中心至少高于水平達標距離范圍內的最高建筑物樓頂2.7m。
(2)本次提出的控制距離只作為本項目基站建設及選址的參考依據,基站建成后需保證基站周邊電磁環境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6.3擬建基站安全防護距離核實結論
本次評價的各基站安全防護距離核實結果見表6-16。
表6-16 本次評價各基站安全防護距離核實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由理論預測結果及安全防護距離核實可知,本次評價基站周圍敏感點距離天線直線距離均大于處于基站天線主瓣方向水平安全防護距離(25.3m)或天線主瓣方向向下垂直安全防護距離(2.7m)之外,因此,單套系統基站在運行后周圍敏感點功率密度預測值均滿足8μW/cm2的評價標準要求,多套系統基站在運行后周圍敏感點功率密度預測值均滿足40μW/cm2的評價標準要求。
6.4擬建基站模擬類比分析
6.4.1類比目的
通過對已運行基站周圍電磁輻射的測量,了解正常運行的基站周圍電磁輻射水平的空間、時間分布變化情況。作為類比分析,預測本次評價的擬建基站投入運行后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6.4.2模擬類比分析
本次評價時在南昌地區選取了南昌南站、蓮塘站遠端站1、橫崗站等3座已正常運行基站進行類比分析,類比基站詳細情況一覽表見表6-18。
表6-18 類比基站詳細情況一覽表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由表6-18 可知,首先,所選的類比基站均屬于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建設的GSM-R定向基站,在地理位置、工程類型和建設單位方面和本次評價的擬建基站均具有一致性;其次,類比基站均為落地塔形式,處于南昌市市郊及南昌縣縣城及農村,與本次評價的擬建基站的主要塔架方式和環境特征相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另外,類比基站和擬建基站在天線增益、俯角、載頻、發射功率和天線掛高等參數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址同塔類型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綜上所述,類比基站和擬建基站在電磁輻射環境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上所選的基站作為本工程擬建基站電磁輻射的類比基站是合理可行的。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6.4.4 模擬類比結果分析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由以上類比基站監測結果表明,基站運行期間的電磁輻射水平能夠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鑒于類比基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好地反映本次評價的鷹潭線(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的擬建基站建成運行后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因此,只要滿足本次評價中提出的水平保護距離和垂直保護距離,可以認為鷹潭線(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擬建基站投入運行后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能滿足相應的評價標準,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明顯的影響。
6.4.5 電磁環境預測值與類比基站實測值對比分析
根據本次電磁環境理論模式預測以及類比基站實測值可知,模式預測值較實測值大,主要原因有:
(1)模式預測的條件是在最不利且最極端情況下,假定各網絡某一方向扇區的天線位于同一位置,并朝著同一方向發射電磁波;實際架設時,各網絡天線分散安裝在桿塔上,且發射方向不會完全朝著一個方向,因此實測值小于本次預測值。
(2)模式預測的預測環境是在滿負荷情況下,而實際監測時,基站的實際發射功率一般小于標稱功率,因此實測值小于本次預測值。
6.5運行期聲環境影響分析
通信基站實行無人值守,正常運行時主要噪聲源為空氣調節設備噪聲。建設單位對本次環評的基站采用的空氣調節設備均為一般的家用分體式空調,運行噪聲在出廠時已符合產品標準,根據《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噪聲限值》(GB19606-2004)中對空調器噪聲限值規定:額定制冷量為2.5~4.5kW時,室內機噪音小于45dB(A)、室外機噪音小于55dB(A)。
空調室外機噪聲經距離衰減和空氣吸收衰減到達預測點的噪聲值可采用下式計算。
(公式6-4)
式中:LA(r)-預測點的噪聲A聲壓級(dB);
LAref(r0)-參照基準點的噪聲A聲壓級(dB);
r-預測點到噪聲源的距離(m);
r0-參照點到噪聲源的距離(m);
a-空氣吸收附加衰減系數(1dB/100m)。
由上式計算可知,在不考慮任何隔聲措施及不考慮環境背景噪聲的情況下,當室外機噪音為標準規定的55dB(A)時,距室外機3.2m處噪聲值就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3096-2008)中1類區夜間低于45dB(A)的要求,同時滿足在各類聲功能區的標準要求。
因此可以認為只要空調安裝位置合理,空調室外機噪聲對周圍聲環境影響有限,不會產生噪聲擾民現象。同時建設單位應定期對機房內的儀器設備及空調設備進行檢查維護,若發現儀器設備和空調設備運行不正常,應及時維護修理,避免噪聲擾民。
6.6景觀影響及協調性分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迅速上升。景觀美學資源就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資源。本工程建設和運行將對周圍的景觀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進行景觀美學影響評價,同時盡量降低本工程對景觀環境的影響,從而保護當地的景觀美學資源。
根據基站所處的環境,可以把本工程對景觀的影響分為如下兩類:
(1) 對自然景觀及風景區的影響
本次評價基站中無處于風景區內的基站,因此不對基站對自然景觀及風景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
(2) 對農村站址的影響
位于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基站,該類基站主要為落地塔類型(包括落地角鋼塔及落地鋼管塔),其景觀影響主要為對自然景觀的影響。落地鋼管塔基站由于外觀比較高大,通常較為引人注目,對人的視覺感官的沖擊比較強烈,其景觀閾值較高。因此,該類型基站塔架要盡量采用美化形式,同時注意避讓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自然風景區和旅游度假區等較為敏感的區域,盡量不破壞自然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護環境敏感區域的形式美、功能美和生態美。
(3) 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處于城市和鄉鎮的基站,該類基站主要建設與鷹廈線沿線火車站站內,該類基站共12座,架設方式均為落地角鋼塔形式。該類基站充分利用了現有火車站空地資源,一般建于火車站內信號樓附近,其景觀影響主要為對城市景觀的影響。該類塔形通常和周圍環境并不十分協調,其景觀閾值也相對較高。因此,該類型基站應采用美化、遮掩的辦法,盡量使之和環境相協調,降低對人視覺的沖擊,減輕人心理上的不舒適感覺。
綜上所述,本次評價基站的建設應該根據其具體的景觀特點、環境特點、功能要求并結合基站建設項目的時空特點采取措施,對當地的景觀環境進行保護,從而達到本工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6.7 選址合理性分析
本次評價的基站是為了更好的覆蓋鷹廈線(江西段)沿線通信信號,提高通信質量。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相關規定“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應本著‘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努力減少其電磁輻射污染水平”。
(1) 在站址的選擇時兼顧考慮了技術合理性、經濟合理性以及輻射水平合理性三方面。技術合理性方面應滿足鐵路網絡通信的技術要求,擬選站點應滿足站址選擇的技術要求。經濟合理性方面即指在滿足技術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減少投資,并兼顧交通、傳輸、供電等環境因素。安全性方面包括基站本身的安全以及基站對周圍環境的安全,其中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基站數量越來越多,對周圍環境的輻射安全問題日益突顯,建議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選址時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在城區及人口密集區域內,基站天線以高于周邊建筑物,使天線主瓣不要正對敏感點的原則建設,并進行景觀美學影響評價,盡量降低本工程對景觀環境的影響,從而保護當地的景觀美學資源。同時城市基站建設時,應盡量避開敏感區,基站應采用美化、遮掩的辦法,盡量使之和環境相協調,降低對公眾視覺的沖擊,減輕公眾心理上的不舒適感覺。
(2) 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建站時宜結合鷹潭市和資溪縣的當地特色,結合鷹潭市和資溪縣城市建設、建筑特點等多方面因素考慮,進行合理規劃選址,盡量選取在離敏感點較遠的地方。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本次評價基站中有不少站充分利用了現有車站空地資源,部分站址選在周圍50m范圍內無敏感點的農村地區,減少了對附近敏感點的影響。
(3) 本次評價基站環境中電場強度現狀范圍值在0.11~1.52V/m之間,對應功率密度值在0.003~0.613μW/cm2之間,均能滿足本項目評價標準要求。
對擬建基站,建設單位在嚴格核實、按照本報告書中提出的安全防護距離外建設,即可確保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水平滿足本項目評價標準要求。
(4) 根據現場調查,基站選址不占用基本農田,基站運營時無水、聲、氣污染。
(5) 基站天線主瓣方向在安全防護距離內避開了敏感點,從環境保護角度來說基站的選址是合理的。
綜上所述,本次評價基站的建設可實現生態、環保、健康的通信,在滿足鷹廈線(江西段)無線通信的需求,同時做好電磁輻射保護的情況下,項目選址是基本合理的。
6.8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
建于火車站內的基站,不占用土地,其建設過程中不發生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對于建設與鐵路沿線的基站需要建設地面塔,將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但其建設規模小,由于施工工期較短且施工完成后及時對因施工過程中破壞的植被進行恢復,對因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少量的余土進行回填,故其建設過程對周圍環境的植被和水土流失造成影響較小。
項目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管理,要采取盡量少占地少破壞植被的原則,施工時要嚴格劃定施工區域,將臨時占地面積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和植被的大面積破壞。施工中的挖填土要合理堆放,減少對土地的擾動作用,控制水土流失。對于臨時占地和臨時便道等破壞區,竣工后要進行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工作。
總之,基站建設施工期短,施工量小,通過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加強施工管理,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
6.9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分析
本次評價的無線通信系統基站為了保證在停電時基站能繼續工作,基站機房內設置了免維護密封鉛蓄電池做為備用電源。
蓄電池壽命和使用環境、充放電次數等有關,為了保證機房蓄電池在停電時能正常工作,基站維護人員對蓄電池進行檢查。而性能不達標的廢舊蓄電池屬于編號為HW49危險廢物,應根據《危險廢物收集 貯存 運輸技術規范 》(HJ-2025-2012)中的相關規定進行收集、貯存,由有資質的廠家不定期回收廢舊蓄電池。項目產生的廢舊蓄電池經統一回收暫存于南昌鐵路局物資材料供應段,南昌鐵路局物資材料供應段設置了危險廢物暫存庫,但未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中的相關要求設計、建設及運行管理,地面未采取防滲漏措施以及分區單獨堆放等措施。由于廢舊蓄電池為密封的,在貯存過程中不會產生廢酸堿泄漏、排放酸霧等情況,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基站環境風險主要包括基站發生故障、遭受雷擊以及其他風險等。
(1) 基站發生的故障大多可歸為以下四類:因傳輸問題引起的故障、因軟件問題引起的故障、因硬件引起的故障、因各種干擾引起的故障。
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基站主要負責與無線有關的各種功能,為移動臺提供接入系統的UM接口,直接和MS通過無線相連接,系統中基站發生故障不僅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影響很大,而且對電磁環境也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基站的各類故障應該認真分析,及時檢修,找到故障的真正原因,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提高網絡質量,同時改善電磁環境。
(2) 其他風險及預防
① 饋線老化或接口處輻射泄露。
預防方案:定期檢查基站天饋線系統,防止饋線因老化、人為或其它原因造成破損而發生電磁輻射泄漏。
② 地基不穩或建筑物結構不牢固,造成倒塔事故。
預防方案:做好基站建設前的選址工作,鋼桿、鐵塔基站應做好地質勘查、地質災害評估等工作。
③ 強降雨、大風天氣,造成天線脫落,甚至發生倒塔事故。
預防方案:增強基站的安全系數,定期檢查基站安全運營情況,防患于未然。假如出現上述情況,應先切斷電源,及時搶修。
④公眾意見特別強烈,采取過激行為。
預防方案:穩定情緒,盡快提出處理意見,及時請有資質單位進行輻射環境監測,出具有效的檢測報告,必要時由政府部門進行調解。
7.1 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7.1.1 水環境
根據本工程特點,施工期主要產生少量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廢水。由于施工期短,施工量較小,產生的施工廢水量較少,對周圍水環境基本無影響;施工人員所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及施工廢水應利用當地原有污水處理系統處理。
7.1.2 環境空氣
施工期間應對棄渣、棄土采取遮蓋措施,防止由于大風卷起揚塵對周圍環境空氣產生影響;合理安排施工布局,減少機房及塔基等土地占用面積,減少施工臨時占地面積。
7.1.3 聲環境
施工過程中應采用低噪聲機械,合理安排施工順序,盡量避免夜間及午間施工,如特殊情況確需在夜間施工時,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有關主管部門的同意,并公告附近居民。
7.1.4 固體廢棄物
基站現場施工人員較少,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應利用當地原有垃圾處理系統進行處理,不隨意丟棄。施工完畢后對廢建筑材料收集后應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設備安裝過程中產生的廢橡膠管、廢包裝帶、廢螺栓等,施工結束后應由施工單位統一回收。
7.1.5 生態環境
項目所在區域內處于城郊地區,周邊有除少量人工綠化植物外,天然植被、野生動植物資源較少。地面塔基站的鐵塔建設將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施工時盡量減少塔基基坑開挖。施工結束后將塔基周圍恢復原狀。
7.2 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
7.2.1 電磁環境
(1)在基站建設及選址時,建議建設單位按照本報告提出的控制距離來選擇合適的站址,即對于GSM-R系統單套系統基站,天線中心與發射方向周邊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25.3m 以上,或者天線中心至少高于水平達標距離范圍內的最高建筑物樓頂2.7m;對于本項目GSM-R評價范圍內有其他網絡基站,天線中心與發射方向周邊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25.3m以上,或者天線中心至少高于水平達標距離范圍內最高建筑物樓頂2.7m,最終需確保本項目建成后基站周邊電磁環境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2)本項目基站建成后,應根據本報告提出的水平、垂直控制距離對基站天線與環保目標的水平、垂直距離進行復核,最終確保基站周邊電磁環境滿足國家相關標準。
(3)對本項目基站進行統一編號,基站建成后,應按照基站編號進行竣工環保驗收工作;并按照相關要求控制天線的發射功率。
(4)本項目基站建成后,若基站周邊的電磁環境超過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可在基站周圍加筑圍欄或抬高天線架設高度,確保基站周邊電磁環境滿足國家相關標準。
(5)加強運行期間的環境監督與管理,加強對基站設備的運行維護,定期檢查設備及附屬設施的性能,防止饋線泄漏等隱患發生。
(6)通過各種媒體加強宣傳,并建立健全處理公眾電磁環境等環境問題投訴的機制,及時配合環保部門做好監測和解釋工作。
(7)基站維護人員上崗前應加強電磁環境方面基礎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相關業務能力。
7.2.2 景觀環境
在風景區及城市景觀敏感區域建設基站時,應采取景觀天線等措施,保持景觀的一致性與完整性。
7.2.3 聲環境
在機房空調設備選型時,優選低噪聲空調,降低空調室外機源強;加強空調設備運行期的管理,減少因空調室外機設備陳舊產生的噪聲影響。
7.2.4 固體廢棄物
本項目基站總數為34座,每座基站均配有滿足12小時供電的蓄電池,使用壽命一般為3年左右。廢舊蓄電池為危險廢物,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應在鷹潭市、資溪縣設置危險廢物暫存庫。危險廢物暫存庫應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中的相關要求進行設計、建造和管理,并應及時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
7.2.5 生態環境
落地角鋼塔的建設均位于鐵路沿線火車站內,設備放置于現有車站機房內,其建設過程中不會發生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
落地鋼管基站的建設需要建設地面塔,將永久占用小部分綠化土地,本次評價的各單個基站占地規模較小,對周圍植被影響很小。但是基站建成后,需要盡可能的對基站所占土地進行綠化恢復。本次評價基站所用地未占用基本農田,未占用風景名勝區土地用地。
該項目的建設對基站所處區域生態環境影響很小。
綜上所述,以上環保措施是可行的。根據環境影響預測結果,項目的環境影響是可接受的。
8.1 公眾參與的依據
根據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6 年2 月14 日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 號),結合本項目特點,本次評價在項目所在地區采用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公眾對項目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對反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并將公眾對于環境保護的各種意見、建議,納入環評報告書的相應章節。
8.2 公眾參與組織形式
公眾參與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措施和建議,減輕建設項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減少建設項目引起的環境糾紛。本項目公眾參與工作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年9月1日起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2006年3月18日起實施)的要求組織開展。
8.2.1 公開環境信息
2015年3月,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和核工業二七O研究所在鷹潭市環保局網站首頁及資溪縣環保局網站首頁對項目基本信息進行一次公示,公示網址為http://www.ythb.gov.cn/。公示中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建設項目的名稱及概要;
◇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
◇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第一次及第二次鷹潭市環保局公示網站截圖見圖8-1,第一次撫州市政府信息公開網——資溪縣網站公示截圖見圖8-2。
同時,在鷹潭市、資溪縣部分環境保護目標處的現場也張貼了相應的環境信息公示供公眾查閱。現場張貼公示見圖8-3。
圖8-1 鷹潭市環境保護局網上信息公示
圖8-2 撫州市政府信息公開網——資溪縣網上信息公示
圖8-3 現場張貼公示信息公示
8.2.2 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
本項目采取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的方式來開展公眾參與工作。依照簡單、通俗、明確、易懂的原則,在建設項目的影響范圍內組織填寫公眾意見調查表。公眾意見調查表樣表見附件十。現場公眾調查情況見圖8-4。
圖8-4 現場公眾調查情況見圖
8.3 公眾參與結果匯總
8.3.1 環境信息公示反饋結果匯總
公示期間,沒有收到任何公眾的投訴或建議。
8.3.2 公眾意見調查表結果匯總
公眾意見調查表發放對象為位于基站工程環境影響范圍內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及各種行業的公眾,調查范圍廣泛。本次公眾意見調查共發放調查表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100%。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8-1。
公眾意見調查意見匯總情況見表8-2。
表8-2 公眾意見匯總統計表
類別 |
人數 |
所占比重(%) |
備注 |
被調查總人數 |
105 |
100 |
/ |
1.您是否了解鐵路建設的移動通信基站 |
知道 |
58 |
55.2 |
|
不知道 |
47 |
44.8 |
|
2.您知道附近鐵路基站的建設嗎 |
知道 |
57 |
54.3 |
|
不知道 |
48 |
45.7 |
|
3.鐵路系統的移動通信基站建設對發展當地經濟有何影響 |
有利 |
49 |
46.7 |
|
有害 |
7 |
6.7 |
|
沒有 |
31 |
29.5 |
|
不知道 |
18 |
17.1 |
|
4.鐵路系統的移動通信基站建設對您及您的家庭有何影響 |
有利 |
29 |
27.6 |
|
有害 |
9 |
8.6 |
|
沒有 |
55 |
52.4 |
|
不知道 |
12 |
11.4 |
|
5.您認為基站建設期間會對周圍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
施工噪聲 |
39 |
37.1 |
|
施工廢水 |
|
0.0 |
|
土地占用 |
28 |
26.7 |
|
不知道 |
38 |
36.2 |
|
6.基站運行期間,您所關心的環境問題是 |
電磁環境 |
93 |
88.6 |
|
噪聲 |
6 |
5.7 |
|
景觀改變 |
14 |
13.3 |
|
不知道 |
12 |
11.4 |
|
7.如果基站建設及運行過程中已采取或擬采取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如果對周圍環境敏感點的環境影響滿足相關標準要求,您是否支持您附近基站的建設 |
支持 |
56 |
53.3 |
|
可接受 |
41 |
39.1 |
|
不支持 |
8 |
7.6 |
|
表8-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統計表
序號 |
姓名 |
年齡 |
性別 |
文化程度 |
職業 |
工作單位及通訊地址 |
聯系方式 |
與本工程的距離 |
對本工程的態度 |
1 |
張平 |
51 |
男 |
高中 |
職員 |
鷹潭市鷹潭南站 |
1387003**** |
10-30 |
不支持 |
2 |
吳兵 |
41 |
男 |
大專 |
- |
鷹潭市鷹潭南站 |
0701-702**** |
10-30 |
支持 |
3 |
蘇利群 |
50 |
女 |
小學 |
- |
鷹潭市火車站旺家旺超市后面 |
1387939**** |
10-30 |
不支持 |
4 |
孫堅龍 |
50 |
男 |
高中 |
工人 |
鷹潭車站貨檢車間到達一場 |
0701-702**** |
30-50 |
可接受 |
5 |
柴桂 |
50 |
女 |
高中 |
工人 |
鷹潭車站貨檢車間到達一場 |
0701-702**** |
50m外 |
可接受 |
6 |
吳春芳 |
47 |
女 |
高中 |
工人 |
鷹潭車站貨檢車間到達一場 |
0701-702**** |
50m外 |
可接受 |
7 |
陸宜勇 |
46 |
男 |
高中 |
工人 |
鷹潭車站貨檢車間到達一場 |
1380701**** |
50m外 |
可接受 |
8 |
蔡素芳 |
47 |
女 |
高中 |
工人 |
鷹潭車站貨檢車間到達一場 |
0701-7021**** |
50m外 |
可接受 |
9 |
曹文利 |
47 |
女 |
中專 |
通信工 |
鷹潭市交通路29號 |
1590701**** |
30-50 |
支持 |
10 |
李斌 |
41 |
男 |
技校 |
通信工 |
鷹潭市環城東路108號 |
1397017**** |
30-50 |
支持 |
11 |
鄧蓮萍 |
44 |
女 |
中專 |
通信工 |
鷹潭市交通路29號 |
1587990**** |
30-50 |
支持 |
12 |
陳偉 |
51 |
男 |
- |
- |
環城東路108號 |
1387011**** |
50m外 |
不支持 |
13 |
孫劍翔 |
45 |
男 |
高中 |
工人 |
出發場 |
0701-70**** |
30-50 |
可接受 |
14 |
方桂蘭 |
61 |
女 |
小學 |
農民 |
紅石山 |
無 |
50m外 |
可接受 |
15 |
馬金胡 |
50 |
男 |
高中 |
鐵路職工 |
鷹潭工務段鷹東車間南站工區 |
1387015**** |
10-30 |
可接受 |
16 |
盧忠勝 |
43 |
男 |
高中 |
職工 |
鷹潭工務段南站工區 |
1387012**** |
10-30 |
可接受 |
17 |
張麗 |
33 |
女 |
大專 |
無 |
月湖區南站路 |
無 |
10-30 |
可接受 |
18 |
祝樣珠 |
43 |
女 |
- |
無 |
月湖區南站路 |
1360701**** |
10-30 |
不支持 |
19 |
賴永清 |
25 |
男 |
大專 |
銷售 |
月湖區南站路69號 |
1323700**** |
50m外 |
支持 |
20 |
高丹鳳 |
27 |
女 |
- |
- |
月湖區南站路眾泰汽車 |
1860794**** |
50m外 |
可接受 |
21 |
康波 |
39 |
男 |
中專 |
助理 |
鷹潭南路鐵路信號樓 |
1360701**** |
10-30 |
支持 |
22 |
鄧建東 |
45 |
男 |
高中 |
工人 |
鷹潭南路鐵路信號樓 |
0701-702**** |
50m外 |
可接受 |
23 |
付家金 |
54 |
男 |
高中 |
值班員 |
- |
1397017**** |
30-50 |
可接受 |
24 |
顧正榮 |
59 |
男 |
高中 |
值班員 |
鷹廈線余家站 |
1597031**** |
10-30 |
支持 |
25 |
蔡祥銀 |
48 |
男 |
高中 |
工人 |
鷹廈線余家工區 |
1397015**** |
10-30 |
支持 |
26 |
顧東鳳 |
50 |
女 |
初中 |
無 |
上清鎮 |
1500701**** |
50m外 |
不支持 |
27 |
鄒云帆 |
23 |
男 |
大專 |
工務 |
貴溪市上清鎮 |
1567344**** |
50m外 |
可接受 |
28 |
楊建松 |
45 |
男 |
初中 |
線路工 |
貴溪市上清鎮 |
1397018**** |
10-30 |
支持 |
29 |
鄧少文 |
57 |
男 |
初中 |
退休 |
鷹潭市耳口鄉圳上村 |
1351701**** |
50m外 |
支持 |
30 |
張美華 |
50 |
女 |
小學 |
待業 |
鷹潭市耳口鄉圳上村 |
1827012**** |
50m外 |
支持 |
31 |
呂淑平 |
57 |
男 |
高中 |
行車 |
圳上車站 |
0444-7**** |
10-30 |
支持 |
32 |
涂開明 |
35 |
男 |
小學 |
務農 |
鷹潭市耳口鄉圳上村 |
無 |
50m外 |
支持 |
33 |
王建和 |
60 |
男 |
高中 |
農民 |
上清鎮城門 |
無 |
50m外 |
支持 |
34 |
薛家玉 |
73 |
女 |
小學 |
無業 |
上清鎮 |
1872000**** |
50m外 |
支持 |
35 |
胡紅衛 |
- |
男 |
中專 |
醫生 |
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 |
1331701**** |
50m外 |
可接受 |
36 |
應水生 |
62 |
男 |
中專 |
醫生 |
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 |
1387014**** |
50m外 |
可接受 |
37 |
楊青 |
33 |
男 |
小學 |
午夜 |
上清鎮上城門村 |
1500701**** |
50m外 |
支持 |
38 |
邵園波 |
57 |
男 |
高中 |
信號工 |
鷹潭南站信號段 |
0701-702**** |
10-30 |
支持 |
39 |
方*斌 |
44 |
男 |
高中 |
信號工 |
鷹潭南站信號段 |
1387019**** |
10-30 |
可接受 |
40 |
陳松 |
27 |
男 |
本科 |
工人 |
貴溪泗瀝鎮 |
1520701**** |
50m外 |
支持 |
41 |
陳潭 |
22 |
女 |
中 |
前臺 |
南站路69號 |
1587991**** |
30-50 |
可接受 |
42 |
周先生 |
26 |
男 |
高中 |
個體戶 |
南站路72號 |
1590708**** |
30-50 |
可接受 |
43 |
孔志文 |
23 |
男 |
初中 |
工人 |
鷹潭市 |
1368701**** |
50m外 |
支持 |
44 |
王凱 |
31 |
男 |
專科 |
- |
- |
1500701**** |
10-30 |
不支持 |
45 |
彭小龍 |
37 |
男 |
初中 |
工人 |
鷹潭市四新鄉 |
1527012**** |
50m外 |
支持 |
46 |
舒安 |
49 |
男 |
- |
工人 |
鷹潭市鷹潭1場 |
1387015**** |
30-50 |
可接受 |
47 |
王先生 |
50 |
男 |
- |
工人 |
鷹潭市鷹潭1場 |
1366701**** |
30-50 |
支持 |
48 |
成慶收 |
- |
男 |
- |
工人 |
鷹潭市鷹潭1場 |
1387011**** |
30-50 |
支持 |
49 |
盧和勇 |
42 |
男 |
職高 |
工人 |
鷹潭駝峰車間到達場1區 |
1397015**** |
10m內 |
支持 |
50 |
占江 |
25 |
男 |
高中 |
職工 |
鷹潭工務段鷹東車間1工區 |
1837016**** |
10-30 |
可接受 |
51 |
張金平 |
52 |
男 |
高中 |
職工 |
鷹潭工務段鷹東車間1工區 |
1351701**** |
10-30 |
可接受 |
52 |
朱永家 |
23 |
男 |
本科 |
- |
鷹潭市月湖區鐵路給水車間 |
1829612**** |
30-50 |
支持 |
53 |
朱婭琴 |
28 |
女 |
- |
無業 |
鷹潭市給水車間 |
1887068**** |
30-50 |
可接受 |
54 |
吳玉濤 |
47 |
男 |
高中 |
信號工 |
鷹潭市西湖路81號10棟1單元4號 |
1370701**** |
50m外 |
支持 |
55 |
余桂英 |
52 |
女 |
小學 |
個體戶 |
鷹潭市耳口鄉圳上村徐家村69號 |
1517010**** |
50m外 |
支持 |
56 |
葉雨瑩 |
22 |
女 |
初中 |
個體戶 |
鷹潭市上清鎮泥灣村 |
1515837**** |
50m外 |
支持 |
57 |
蔡善權 |
52 |
男 |
高中 |
值班員 |
鷹潭市圳上火車站 |
0444-7**** |
10-30 |
支持 |
58 |
陳小娥 |
47 |
女 |
初中 |
無業 |
鷹潭市貴溪市耳口鄉圳上村 |
1397017**** |
30-50 |
支持 |
59 |
趙英 |
41 |
女 |
初中 |
無業 |
鷹潭市貴溪市耳口鄉圳上村 |
1827012**** |
50m外 |
可接受 |
60 |
黃女士 |
40 |
女 |
小學 |
個體戶 |
鷹潭市貴溪市耳口鄉圳上村新田組65號 |
0701-368**** |
50m外 |
可接受 |
61 |
占英南 |
33 |
男 |
初中 |
個體戶 |
鷹潭市上清鎮城門村 |
1331701**** |
50m外 |
不支持 |
62 |
薛波 |
41 |
男 |
小學 |
個體戶 |
上清鎮火車站17號 |
1387003**** |
50m外 |
可接受 |
63 |
曹建軍 |
29 |
男 |
高中 |
蛋糕師 |
上清鎮城門村 |
1592230**** |
50m外 |
支持 |
64 |
蔣平 |
50 |
男 |
高中 |
職員 |
上清鎮火車站 |
1360701**** |
10-30 |
支持 |
65 |
汪先生 |
52 |
男 |
初中 |
職員 |
上清鎮站東派出所 |
1381701**** |
30-50 |
可接受 |
66 |
馮傳寶 |
50 |
男 |
初中 |
工人 |
肖家鐵路工區 |
1387016**** |
30-50 |
支持 |
67 |
胡文輝 |
21 |
男 |
大專 |
- |
肖家工區 |
1527019**** |
50m外 |
支持 |
68 |
李偉 |
44 |
男 |
高中 |
工人 |
肖家巡養站 |
1387003**** |
10-30 |
可接受 |
69 |
伍*新 |
51 |
男 |
高中 |
值班員 |
肖家站 |
1380701**** |
10-30 |
支持 |
70 |
余寶太 |
68 |
男 |
初中 |
務農 |
貴溪市天祿鎮余家村 |
1827011**** |
30-50 |
可接受 |
71 |
周其* |
50 |
男 |
高中 |
工人 |
- |
1387946**** |
30-50 |
支持 |
72 |
蘇天昊 |
59 |
男 |
中專 |
安全員 |
資溪站火車站 |
0559827**** |
10-30 |
支持 |
73 |
劉先生 |
56 |
男 |
高中 |
工人 |
資溪站火車站附近 |
1350794**** |
10-30 |
可接受 |
74 |
陳祖祥 |
47 |
男 |
職高 |
信號工 |
資溪火車站信號工區 |
1369505**** |
10-30 |
可接受 |
75 |
王*山 |
57 |
男 |
中專 |
工人 |
資溪縣火車站線路車間 |
1397945**** |
30-50 |
支持 |
76 |
陳虎 |
45 |
男 |
高中 |
工人 |
資溪縣火車站線路車間 |
1397945**** |
30-50 |
支持 |
77 |
倪福蘭 |
53 |
女 |
高中 |
無業 |
資溪火車站15號 |
1387041**** |
50m外 |
支持 |
78 |
李世榮 |
53 |
男 |
初中 |
工人 |
資溪火車站39-105號 |
1375591**** |
50m外 |
支持 |
79 |
何建英 |
45 |
女 |
初中 |
無業 |
資溪火車站附近居民 |
1370794**** |
30-50 |
可接受 |
80 |
孫福生 |
34 |
男 |
- |
- |
資溪火車站附近居民 |
1364740**** |
30-50 |
支持 |
81 |
郭學才 |
60 |
男 |
高中 |
工人 |
高阜工區 |
1351794**** |
30-50 |
支持 |
82 |
孫香爐 |
51 |
男 |
初中 |
工人 |
高阜工區 |
1367794**** |
50m外 |
支持 |
83 |
董云勝 |
45 |
男 |
- |
工人 |
資溪火車站工區 |
1594698**** |
50m外 |
可接受 |
84 |
陳周德 |
48 |
男 |
高中 |
工人 |
繞橋車站 |
1397043**** |
50m外 |
支持 |
85 |
韋天龍 |
54 |
男 |
初中 |
線路工 |
繞橋車站 |
1375591**** |
50m外 |
支持 |
86 |
李升江 |
52 |
男 |
中專 |
工人 |
資溪縣火車站 |
1387045**** |
50m外 |
支持 |
87 |
夏飛 |
32 |
男 |
大專 |
值班員 |
富庶玲站 |
1397945**** |
10-30 |
支持 |
88 |
張爾傳 |
25 |
男 |
大專 |
橋隧工 |
鷹潭市月湖區東3村 |
1387014**** |
50m外 |
不支持 |
89 |
萬立前 |
51 |
男 |
高中 |
工務工 |
富庶玲橋梁工區 |
1367794**** |
50m外 |
支持 |
90 |
吳忠福 |
50 |
男 |
初中 |
橋梁工 |
富庶玲橋梁工區 |
1365794**** |
50m外 |
支持 |
91 |
梁金龍 |
48 |
男 |
中專 |
工人 |
繞橋工區 |
1390701**** |
50外 |
支持 |
92 |
李朝東 |
47 |
男 |
中專 |
線路工 |
資溪縣火車站 |
1390794**** |
50m外 |
支持 |
93 |
李平 |
44 |
男 |
高中 |
工人 |
資溪縣火車站 |
1810701**** |
50m外 |
支持 |
94 |
顧毅 |
54 |
男 |
高中 |
工人 |
資溪縣繞橋火車站 |
1390704**** |
50m外 |
支持 |
95 |
楊曉軍 |
41 |
男 |
高中 |
工人 |
高阜工區 |
1890794**** |
50m外 |
可接受 |
96 |
吳煒 |
46 |
男 |
高中 |
- |
- |
1387946**** |
50m外 |
可接受 |
97 |
鐘先生 |
39 |
男 |
大專 |
工人 |
高阜火車站 |
0599-827**** |
30-50 |
可接受 |
98 |
楊天生 |
57 |
男 |
高中 |
站臺 |
高阜火車站 |
0599-827**** |
30-50 |
支持 |
99 |
周貴生 |
60 |
男 |
高中 |
助理 |
資溪火車站 |
1319781846 |
30-50 |
可接受 |
100 |
劉先生 |
51 |
男 |
高中 |
線路工 |
資溪火車站 |
1300622**** |
30-50 |
支持 |
101 |
趙愛蓮 |
56 |
女 |
高中 |
退休 |
- |
1376769**** |
50m外 |
支持 |
102 |
俞松敏 |
52 |
男 |
高中 |
線路工 |
資溪火車站 |
1594691**** |
30-50 |
支持 |
103 |
程金英 |
50 |
女 |
初中 |
無業 |
資溪火車站 |
1387045**** |
50m外 |
可接受 |
104 |
張彩琴 |
50 |
女 |
高中 |
客運值班員 |
資溪火車站 |
1375596**** |
30-50 |
可接受 |
105 |
史德昌 |
57 |
男 |
初中 |
助值 |
資溪火車站 |
1375597**** |
30-50 |
可接受 |
由表8-1可以看出,被調查人均位于本項目環境影響范圍內,92.4%的被調查人支持或可接受基站在其附近建設、運行。因此,基站的建設是符合絕大多數公眾意愿的。
但是也有7.6%的被調查人對基站持反對的態度。通過對這部分公眾進行調查,不同意或投訴的主要原因有擔心基站電磁輻射對其身體健康不利、基站建設引起景觀的改變、基站選址不合理、影響移動通信信號等。除此之外,由于電磁輻射無色、無味和不可感知等特點,造成部分公眾對電磁輻射的污染水平、危害及防護與治理的重要性缺乏科學的了解和認識。本文對8位不同意基站建設的公眾的意見進行了分析解釋,見表8-2。
表8-2 8位不同意基站建設的公眾意見調查及分析
基站名稱 |
反對意見占該基站周圍被調查公眾總數比例 |
姓名 |
不支持原因 |
解釋 |
上清基站 |
共調查14人,2人反對,反對意見占14.3% |
占英南 |
影響信號 |
鐵路無線列調系統使用頻段與三家運營商使用的頻段均不同,不會互相影響 |
顧東風 |
希望建設的離生活區遠一些 |
該公眾所在上清基站,最近居民點為43m,大于本次評價的最大的水平安全防護距離25.3m,最近的辦公點為7m,與基站高差28m,大于本次評價的最大垂直安全防護距離2.7m,因此均滿足本次評價標準要求。 |
資溪站 |
共調查21人,1人反對,反對意見占4.7% |
王凱 |
影響環境 |
經對基站施工期、運行期分析預測,本次評價基站均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現場監測結果及預測結果均滿足評價標準要求 |
鷹潭南站 |
共調查16人,2人反對,反對意見占12.5% |
祝樣珠 |
無 |
- |
張平 |
輻射太大 |
經對所有基站安全防護距離核實,基站周圍敏感點天線位置關系均處于天線水平安全防護距離或垂直安全防護距離之外,因此滿足本次評價標準要求。 |
鷹潭III場 |
共調查7人,1人反對,反對意見占14.3% |
張爾傳 |
無 |
- |
鷹潭站 |
共調查10人,2人反對,反對意見占20.0% |
蘇利群 |
有輻射 |
經對所有基站安全防護距離核實,基站周圍敏感點天線位置關系均處于天線水平安全防護距離或垂直安全防護距離之外,因此滿足本次評價標準要求。 |
陳偉 |
無 |
- |
通過對選擇“支持”的公眾進行調查,這些公眾支持項目建設的條件大多數為基站周圍環境敏感點的電磁輻射環境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從對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局無線通信基站進行現場測試和調查的結果反映出,所有基站周圍電磁輻射水平符合國家標準值要求,大多數監測值遠低于本項目管理目標值。所以,本報告對這部分被調查人“不同意”的意見不予以采納。對于被調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本報告給予考慮采納。
本報告建議,對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局應組織開展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對居民反映強烈的基站進行現場測試,并向居民進行科學的宣傳和解釋。若基站的運行造成周圍電磁輻射環境超出管理目標值,則首先應對其進行整改;整改后仍然無法滿足管理目標值要求或無法進行整改的,應將此基站搬遷至其它符合建站要求的地點。
建設單位在工程設計、建設、運行過程中應切實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盡量減少基站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充分考慮公眾的意見。
部分公眾回答了“您對本工程的建設還有哪些環境保護方便的建議?”,公眾意見及回復情況見表8-3。
表8-3 公眾意見及回復情況匯總表
序號 |
問題或建議 |
回復 |
1 |
對電磁環境是否有影響多做調查研究;關注輻射問題 |
本報告中對基站建設前進行了現場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基站周圍有較大的電磁環境容量。經過安全防護距離核實,基站周圍敏感點均在水平主瓣安全或垂直主瓣安全防護距離之外。 |
2 |
應該考慮不會對人身造成影響;保證對人體無害才可建設;對周邊環境沒有影響;質量過關 |
合理規劃基站選址,施工過程中按照環評中提出的環保措施規范施工過程; |
3 |
希望建設離生活區遠一些;不擾民,不污染環境下進行建設;按照要求進行環境保護 |
進行合理規劃選址,盡量避免夜間及午間施工;施工期間嚴格按照提出的防護措施,確保不產生水、氣、聲、渣、生態等方面的環境問題。經過安全防護距離核實,基站周圍敏感點均在水平主瓣安全或垂直主瓣安全防護距離之外。 |
采取“以防為主、綜合治理、以管促治、管治結合”的原則,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對已建、新建基站工程進行環境管理,以達到控制、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的,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三統一。
本工程的環境管理工作由南昌市鐵路局工程管理所負責,建議南昌市鐵路局工程管理所成立專職或兼職環境管理部門,配備相應專業的管理人員。兼、專職環保人員上崗前應進行電磁輻射基礎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環保局第十八號局令)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培訓和考核。其具體職責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配合網絡建設部門選址建站;
(2)制定和實施電磁輻射環境管理計劃;
(3)定期聘請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測試;
(4)處理基站投訴問題,解除民事糾紛;
(5)發現電磁輻射環境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
(6)配合環境保護部門,宣傳科學的電磁輻射知識,使公眾全面、科學的認識電磁輻射。
9.2 環境監測計劃
9.2.1 環境監測的必要性
為了解基站周圍電磁環境狀況,減少或避免電磁輻射污染和由此導致的民事糾紛,保障公眾健康,同時促進合理合法基站的順利建設和維護,因此必須開展電磁環境監測工作。
9.2.2 監測計劃
(1)建站之前,對站址所在地進行電磁輻射環境測試,了解電磁環境背景值;
(2)每年抽取典型基站進行現場測試,進行定性分析,并建立電磁環境監測數據檔案;
(3)如有居民投訴,及時與環境保護部門、有資質的電磁環境檢測部門聯系,進行監測。
9.3項目竣工環保驗收一覽表
本項目試生產后,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同時提交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嚴格按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認真落實“三同時”制度,切實搞好環境管理和監測工作,保證環保設施的正常運行。本項目環保設施驗收內容及要求見表9-1。
表9-1 竣工環保驗收一覽表
驗收內容 |
驗收標準 |
電磁輻射防護措施 |
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
配備與電磁輻射類型和輻射水平相適應的監測儀器,定期對基站天線和環境敏感點進行電磁輻射監測。 |
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電磁輻射專業知識培訓。 |
驗收標準 |
電磁環境 |
對基站天線主瓣方向50米范圍內的環境保護目標監測值應滿足:公眾照射限值不大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眾導出限值功率密度40μW/cm2的要求;本項目單個頻段基站公眾照射限值不大于8μW/cm2的要求。 |
等效A聲級 |
對存在噪聲投訴的基站進行監測,應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各聲功能區的標準要求 |
固體廢物 |
根據國家危廢管理的相關規定進行收集、貯存和轉運,及時交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理。 |
環保投資項目 |
環境影響評價及竣工環保驗收 |
環保管理(執行環保措施、行政管理等) |
生態補償(植被恢復、場地綠化等) |
廢舊蓄電池貯存、處理 |
監測儀器 |
科普宣傳 |
十 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本項目的實施不僅有利于南昌鐵路局的持續發展,而且能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
(1)進一步推動我過鐵路建設的發展
無線列調通信系統是鐵路建設的基礎,本項目的實施可以為人口流動量的提高提供保證,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及促進我國人口流動就業。
(2)推動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
鐵路建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是為社會和人民生活服務的公眾事業。本項目的建設將發揮強大的產業帶動效應,形成一個龐大的具有自主特性的產業群體,有利于增加當地和國家稅收收入,而且可以促進和帶動人口流動及貨品運輸,方便了人民生活。從國民經濟角度出發,本項目在增加收入、促進技術進步等方面所帶來的社會宏觀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項目建成后可以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隨著江西省、福建省人口流動增多及工業持續快速發展,鷹廈線鐵路年人流量快速增長。原使用的400KHz頻段應于2009年在鐵路停用,但本線現處于超期使用狀態,一旦400KHz頻段資源被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強制收回,無線列調系統在鐵路區間的通信將受到較大影響。因此目前鷹廈鐵路無線列調通信系統急需改建頻段為400KHz+450MHz兩頻段的頻率。本工程建成后可滿足鷹廈線鐵路無線列調系統通信需求,加強和完善鷹廈線鐵路無線通信需求,提高通信可靠性,同時促進鐵路通信網絡的建設,具有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此外,本工程的建設也能推動當地的產業發展,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工程建設人員進入該地區,促進當地服務業的發展;當地人員參與工程建設,也可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本工程采取必要的環境治理措施使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滿足國家環保標準后將對當地社會、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本項目基站天線及架設塔架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景觀影響;機房內部配備了鉛酸蓄電池作為備用電源,產生的廢舊蓄電池需交由有回收資質的回收單位回收處理,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基站運行期間無人值守,不產生廢氣、廢水。基站機房空調室外機噪聲對外界環境影響不大。基站運行期間會對周圍產生一定的電磁環境影響,經過現場監測和理論模式預測表明新建基站建成開通后正常運行時安全防護距離外的電磁輻射水平滿足公眾照射導出限值及單個項目管理限值要求。
本項目在取得經濟、社會效益的同時,基站的建設運營導致基站周圍的電磁輻射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處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其環境代價是有限的。本項目利益大于代價。
本項目工程總投資為2500萬元人民幣,環保投資約為100萬元,約占基站總投資的4%。環保投資一覽表見表10-1。
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公司應切實加強基站的環保管理,成立環境保護管理小組,組長由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項目經理負責,組員由網絡維護部兩名組員組成,負責日常基站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及對可能造成污染事故處理等事務。另外,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公司還應擬制環境保護制度,定期給基站施工人員、維護人員及管理人員展開電磁輻射基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及有關法規等方面的知識培訓,確保使基站在施工及運行過程中對周圍環境影響降到最小。
表10-1 環保投資一覽表
序號 |
項目 |
投資(萬元) |
1 |
環境影響評價及竣工環保驗收 |
20 |
2 |
環保管理(執行環保措施、行政管理等) |
10 |
3 |
生態補償(植被恢復、場地綠化等) |
40 |
4 |
廢舊蓄電池貯存、處理 |
20 |
5 |
監測儀器 |
5 |
6 |
科普宣傳 |
5 |
合計 |
100 |
綜上所述,本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與環境損益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項目對于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11.1.1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本次評價的無線列調系統通信基站物理站址共34座,主要分布在鷹廈線(江西段)鐵路沿線車站內及沿線附近。其中17座基站處于鷹潭市境內,17座基站處于撫州市資溪縣境內。
本次評價基站各系統均為單GSM-R系統基站。具體基站列表見表2-1。項目地理位置見附圖一,基站分布圖見附圖二。
11.1.2 產業政策符合性
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第9號令,2013年修正版,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建設”屬于鼓勵類項目,本項目的建設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11.1.3 項目建設必要性
為滿足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的發展需求及提高鐵路移動通信網絡承載能力,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在鷹廈線鐵路(江西段)鐵路沿線新建34座基站。本次工程的建設符合“正當實踐”原則。
11.1.4 基站周圍輻射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11.1.4.1已現場監測基站環境現狀分析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11.1.4.2未現場監測基站輻射環境現狀分析
本次評價中未現場監測基站共8座,均為擬建基站,主要分布于鷹廈線鐵路沿線農村山區,經與南昌市鐵路局工程管理局核實,未現場監測的8座基站周圍50m范圍內均為敏感點分布。8座未現場監測基站名單見表5-3。
通過對8座未現場監測基站周圍環境敏感點調查,抽測的26座基站周邊環境敏感程度要高于未現場監測基站,根據現場抽測基站選擇原則可知,抽測基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時,經過現場核實,抽測基站評價范圍內分布的電磁輻射體水平與未現場監測基站評價范圍內分布的電磁輻射體水平相似,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因此,抽測基站能夠較好地反映本次未現場監測的8座基站正常運行時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通過對同類型的擬建基站抽測現狀分析可知,未現場監測擬建基站周圍電磁輻射水平滿足本次評價標準要求。
11.1.4.3 所有基站分析
綜上所述,本次評價的鷹廈線(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基站中擬建基站周圍環境現狀電磁輻射水平滿足本次評價標準要求。
11.1.5 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期會帶來一定的噪聲影響,通過選取低噪聲設備、加強施工管理、合理選擇施工時間等措施將施工噪聲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對施工期固體廢棄物,應分別集中堆放,及時清運建筑垃圾,施工結束后要做好清理工作。基站建設施工期施工量小、歷時短,通過采取合理措施,施工期對周圍環境影響小。
11.1.6擬建基站理論預測結論
由理論預測結果及安全防護距離核實可知,本次評價基站周圍敏感點距離天線直線距離均大于處于基站天線主瓣方向水平安全防護距離(25.3m)或天線主瓣方向向下垂直安全防護距離(2.7m)之外,因此,單套系統基站在運行后周圍敏感點功率密度預測值均滿足8μW/cm2的評價標準要求,多套系統基站在運行后周圍敏感點功率密度預測值均滿足40μW/cm2的評價標準要求。
11.1.7擬建基站模擬類比分析
本次評價時在南昌地區選取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基站進行類比分析。首先,所選的類比基站均屬于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建設的GSM-R定向基站,在地理位置、工程類型和建設單位方面和本次評價的擬建基站均具有一致性;其次,類比基站均為落地塔形式,處于南昌市市郊及南昌縣縣城及農村,與本次評價的擬建基站的主要塔架方式和環境特征相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另外,類比基站和擬建基站在天線增益、俯角、載頻、發射功率和天線掛高等參數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址同塔類型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綜上所述,類比基站和擬建基站在電磁輻射環境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上所選的基站作為本工程擬建基站電磁輻射的類比基站是合理可行的。
由以上類比基站監測結果表明,基站運行期間的電磁輻射水平能夠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鑒于類比基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好地反映本次評價的鷹潭線(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的擬建基站建成運行后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因此,只要滿足本次評價中提出的水平保護距離和垂直保護距離,可以認為鷹潭線(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擬建基站投入運行后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能滿足相應的評價標準,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明顯的影響。
11.1.8其他環境影響分析
本次環評的基站采用的空氣調節設備均為一般的家用分體式空調,運行噪聲在出廠時已符合產品標準,距室外機3.2m處噪聲值就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3096-2008)中1類區夜間低于45dB(A)的要求,也滿足其他聲環境功能區的標準要求。因此可以認為只要空調安裝位置合理,空調室外機噪聲對周圍聲環境影響有限,不會產生噪聲擾民現象。
根據南昌鐵路局提供的廢舊蓄電池回收方案,每年產生的廢舊蓄電池集中定點貯存,及時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11.1.9 原有無線列調工程拆除工程分析
經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確認,按常規在GSM-R系統無線子系統試用期內需要450M+400K無線列調系統共存,GSM-R系統無線子系統穩定運行3個月后方可停用既有設備。設備停用后,按照資產管理辦法拆除并處置,具體由路局物資管理部門處理。落地角鋼塔由中國鐵通繼續使用。拆除的工程主要影響為廢舊蓄電池的回收處理。原無線列調系統基站備用電源選用免維護密封蓄電池組,杜絕了漏液現象,機房地面不需要水沖洗,使用時也不散發硫酸霧,因而不產生廢水、廢氣的環境污染。基站拆除后原有蓄電池交由南昌鐵路局物資材料供應段統一回收后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11.1.10選址合理性結論
本次評價基站是為了更好的為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通信提供高通信質量。為了滿足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移動通信需求,建設單位在基站選址的選擇時兼顧考慮了技術合理、經濟合理兩方面。根據現場調查,本次評價的基站選址不占用基本農田,基站運營時無水、聲、氣污染。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證,基站選址合理。
11.1.11總結論
綜上所述,本次評價的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在鷹廈線鐵路沿線建設的無線列調系統基站,經現場監測、類比分析和理論預測,基站周圍各敏感點的電磁輻射水平均符合本項目評價標準要求。只要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公司切實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嚴格執行本次評價中提出的環保措施,保障基站的安全可靠運行,對環境產生的電磁輻射水平滿足本項目評價標準要求。因此,從輻射環境保護的角度論證,本次評價基站的建設和運行是可行的。
(1) 本著《電磁環境控制限值》中“可合理達到盡可能低”的原則,項目建設單位應努力減少其電磁輻射水平。
(2)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對移動通信系統建設等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按照法定程序報經環境保護行政部門批準;對超過國家規定豁免水平的一切電磁輻射項目,必須向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并接受監督和管理。
(3) 建設單位應加強基站的運行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對基站機房設備及天線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修,及時發現隱患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確保移動通信網絡和基站的安全可靠運行。
(4) 建設單位應認真落實本次評價提出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措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 建設單位在更換基站設備或調整天線離地掛高、俯仰角、天線增益等參數時,應進行嚴格的計算和距離實測。如果該項目的具體內容和規模有所變化(如通訊基站的功率、選址和數量等),應由建設單位按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要求另行申報,并按污染控制目標要求采取相應的污染治理措施。
(6) 配備相應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儀器,在今后基站選址階段應事先調查當地電磁輻射環境背景情況,避免在電磁輻射環境背景值較高處建設基站。
(7) 加強溝通和科普宣傳。開展多種形式的無線通信基本知識宣傳教育活動,采用合理的方式對電磁輻射影響進行必要的介紹,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消除公眾的認識誤區和恐懼心理,更好的支持移動通信事業的發展。
(8) 建設單位在今后的新建基站選址過程應參考《通信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技術暫行規定》(YD5039-2009)中相關規定執行,做好新建基站的環保工作。
附圖一:項目地理位置圖
附圖一:本次評價基站項目地理位置圖
附圖二:本次評價基站分布圖
附圖二:本次評價基站分布圖
基站標段對應基站名稱一覽表
附圖三:本次評價基站設計圖(一)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附圖三:本次評價基站設計圖(二)
章節刪除,涉及商用秘密
附件一:委托書
附件二:資料確認函
附件三: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對本次建設項目的批復文件
附件四(1):
附件四(2):
附件五(1)
附件五(2):
附件六(1):
附件六(2):
附件六(3):
附件七:監測儀器檢定證書(1)
附件七:監測儀器檢定證書(2)
附件七:監測儀器檢定證書(3)
附件八:本次報告中涉及的已運行的類比基站電磁環境監測報告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1)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2)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3)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4)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5)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6)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7)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8)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9)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10)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11)
附件九:部分公眾參與調查表(12)
附件十:《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專家評審意見修改清單
序號 |
專家意見 |
修改頁碼 |
1 |
完善評價標準、評價依據,核實評價因子及補充基站天線主瓣方向50m范圍內的敏感目標; |
完善了評價標準、評價依據,見報告書P2-3及P5-6,核實本項目評價因子,見報告書P4;補充完善了基站主瓣方向50m范圍內的敏感目標,見表1-4。 |
2 |
補充現有工程、擬建工程概況及污染因子分析;補充說明本鷹廈線設有的電力貫通線的電壓規模; |
補充了現有工程概況,見報告書P13;補充完善了擬建工程概況,見報告書P12;完善了本項目主要污染因子分析,見報告書P4;補充說明了本項目現有電離貫通線的電壓規模及是否需要補充環評的說明,見報告書P17。 |
3 |
完善項目電磁輻射環境影響預測內容,針對性地提出環境風險分析; |
完善了電磁輻射環境預測內容,見報告書P48-67,增加了基站周圍敏感點安全防護距離核實一覽表,見表6-16。針對本項目特有情況提出了環境風險分析,見報告書P88-89。 |
4 |
完善監測計劃及竣工環保驗收一覽表,核實環保投資; |
完善了監測計劃,見報告書P106;完善了竣工驗收一覽表,見表9-1;核實了本項目環保投資,見表10-1。 |
5 |
核實本項目危廢廢蓄電池回收處理單位的資質; |
經核實,原廢舊電池回收廠家無回收資質,建議建設單位在項目運行前進行整改。 |
6 |
修改完善相關圖表、附圖、附件、附表及監測報告。 |
核實了監測報告部分基站敏感點與天線直線距離,具體見監測報告部分。補充了具體各監測基站監測時間、各時間段溫度、濕度等,詳見監測報告。完善了報告附表二及各個附件,見附圖二及附件部分。 |
專家姓名 |
序號 |
專家意見 |
修改頁碼 |
謝強 |
1 |
核實本鷹廈線現有的電離貫通線的電壓規模,明確是否需要補做電力線的環評; |
補充說明了本項目現有電離貫通線的電壓規模及是否需要補充環評的說明,見報告書P17。 |
2 |
補充說明項目臨時占地面積和落地塔基永久占地面積; |
補充說明了本項目的臨時占地面積和落地塔基永久性占地面積,見報告書P43-44。 |
3 |
核實表6-11達標距離匯總一覽表; |
核實了表6-15,見表6-15;補充了基站周圍敏感點安全防護距離核實一覽表,見表6-16。 |
4 |
完善竣工環保驗收一覽表,核實完善項目環保投資一覽表; |
完善了竣工驗收一覽表,見表9-1;核實了本項目環保投資,見表10-1。 |
5 |
針對性提出環境風險分析; |
針對本項目具體情況提出了環境風險分析,見報告書P88-89。 |
6 |
核實本項目物資再生利用公司有無回收處理危廢蓄電池的資質; |
經核實,原廢舊電池回收廠家無回收資質,建議建設單位在項目運行前進行整改。 |
7 |
完善附圖附件(圖件不清、環保審批登記表等); |
完善了報告附表二及各個附件,見附圖二及附件、附表部分。 |
8 |
核對修改報告中的問題錯誤(P2、P17、P42等)。 |
分別對報告中存在的錯別字進行了修改,詳見報告書P2、P17、P42等。 |
專家姓名 |
序號 |
專家意見 |
修改頁碼 |
陳小蘭 |
1 |
核實建設項目性質,補充現有工程概況,明確現有工程拆除后的環評內容,細化以往環評回顧; |
核實了建設項目的性質,見報告書P12;補充了現有工程概況,說明了以往環評的回顧,見報告書P15;明確了現有工程拆除后的環評內容,見報告書P46-47。 |
2 |
完善評價依據,評價因子,評價標準,補充標準函,完善評價思路,核實基站主要環保目標; |
完善了評價依據,見報告書P2-3;完善了評價因子,見報告書P4-5;完善了單址多套系統評價標準,見報告書P6-7;補充了資溪縣環保局對本項目的標準函,見附件四(2);完善了評價思路圖,見圖1-1;核實了基站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增加了基站主瓣方向50m范圍內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見表1-4。 |
3 |
完善建設項目概況(總投資、建設時間、進度、投運時間),完善工程分析,基站主要設備型號,天線分類等相關參數,完善建設項目主要污染因子分析; |
補充完善了擬建工程概況,見報告書P13-14;對基站主要設備型號、天線型號及天線分類等相關參數進行了說明,見報告書P16;完善了本項目主要污染因子分析,見報告書P5。 |
4 |
更新社會環境概況、自然環境概況,核實基站輻射環境現狀分析,表5-4和表2-5重復; |
更新完善了本次評價項目所在地社會環境概況、自然環境概況,見報告書P26-33;核實了基站輻射現狀分析,見報告書P37-38,去除了原表2-5。 |
5 |
細化電磁環境預測公式,來源,核實并優化預測結果及變化趨勢圖(P47),補充預測結果及類比監測值分析表及變化趨勢圖,完善風險分析(危廢); |
核實了電磁環境預測公式,并考證了其正確來源。核實預測結果及變化趨勢圖,見圖6-4,優化了本文中各類型基站水平、垂直功率密度趨勢圖,詳見報告表第6.2.1.4小節。針對本項目具體情況提出了環境風險分析,見報告書P88-89。 |
6 |
完善資溪縣基站公眾參與公示情況,完善環境監測計劃及竣工環保驗收內容; |
完善了資溪縣基站公眾參與公示情況,見報告書P95及圖8-2;完善了監測計劃,見報告書P106;完善了竣工驗收一覽表,見表9-1。 |
7 |
規范相關附圖、附件(補充標準函)及附表(更新)。 |
完善了報告附表二及各個附件,見附圖二及附件、附表部分。 |
專家姓名 |
序號 |
專家意見 |
修改頁碼 |
魏善標 |
1 |
報告補充完善評價標準,明確共址多臺公眾限值; |
補充了報告評價標準,完善了共址多套系統公眾限值,見報告書P7-8。 |
2 |
補充現有工程概況; |
補充了現有工程概況,見報告書P14。 |
3 |
完善項目敏感目標(主瓣方向50m范圍內)分布情況; |
補充完善,了基站主瓣方向50m范圍內的敏感目標,見表1-4。 |
4 |
完善電磁環境預測分析以及評價結果分析內容; |
完善了電磁環境影響預測分析等相關內容,優化了本文中各類型基站水平、垂直功率密度趨勢圖,詳見報告表第6.2.1.4小節;補充了基站周圍敏感點安全防護距離核實一覽表,見表6-16。 |
5 |
核實項目廢舊電池處理單位資質; |
經核實,原廢舊電池回收廠家無回收資質,建議建設單位在項目運行前進行整改。 |
6 |
補充“三同時”竣工驗收表,補充驗收標準。 |
補充“三同時”竣工驗收表,補充了驗收標準,見表9-1。 |
審核: 校核: 編寫人員:
日期: 日期: 日 期:
附表一 本次評價的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34座移動通信基站基本信息一覽表
附表二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登記表
填表單位(蓋章):核工業二七○研究所 填表人(簽字): 項目審批部門經辦人(簽字:)
建
設
項
目 |
項 目 名 稱 |
鷹廈線鐵路(江西段)無線列調系統改造工程 |
建設地點 |
鷹廈線鐵路(江西段)鐵路沿線 |
建設內容及規模位 |
建設34座GSM-R系統基站 |
建設性質 |
新建 |
行 業 類 別 |
G60郵電通信業 |
環境保護管理類別 |
報告書 |
總投資(萬元) |
2500 |
環保投資(萬元) |
100 |
所占比例(%) |
4% |
立 項 部 門 |
南昌鐵路局 |
批準文號 |
南鐵計函〔2015〕168號 |
立項時間 |
2015年2月14日 |
報告書審批部門 |
江西省環保廳 |
批準文號 |
|
批準時間 |
|
建設單位 |
單 位 名 稱 |
南昌鐵路局工程管理所 |
聯系電話 |
13705064526 |
評 價
單 位 |
單位名稱 |
核工業二七○研究所 |
聯系電話 |
0791-85997017 |
通 訊 地 址 |
南昌市二七南路25號 |
郵政編碼 |
230200 |
通訊地址 |
江西省南昌縣蓮西路508號 |
郵政編碼 |
330200 |
法 人 代 表 |
何曉星 |
聯系人 |
陳忠敢 |
證書編號 |
國環評證乙字第2316號 |
評價經費 |
|
建設項目所處區域環境現狀 |
環境 質量 等級 |
環境空氣: - |
地表水: - |
地下水:- |
環境噪聲:- |
海水:- |
土壤:- |
其它:- |
環境 敏感 特征 |
□ 飲用水源保護區 |
□ 自然保護區 |
□ 風景名勝區 |
□ 森林公園 |
□ 基本農田保護區 |
□ 生態功能保護區 |
□ 水土流失重點保護區 |
□ 生態敏感與脆弱區 |
□ 人口密集區 |
□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酸雨控制區 □太湖 |
□ 三峽庫區 |
污 染 物 |
現有工程(已建+在建) |
本工程(擬建) |
總體工程(已建+在建+擬建) |
區域平衡
替代削減量 |
實際排
放濃度 |
允許排
放濃度 |
實際排
放總量 |
核定排
放總量 |
預測排放
濃度 |
允許排放
濃度 |
產生量 |
自 身
削減量 |
預測排
放總量 |
核定排
放總量 |
以新帶老
削減量 |
預測排
放總量 |
核定排
放總量 |
排 放
增減量 |
廢 水 |
---- |
---- |
|
|
---- |
---- |
|
|
|
|
|
|
|
|
|
化學需氧量* |
|
|
|
|
|
|
|
|
|
|
|
|
|
|
|
氨 氮* |
|
|
|
|
|
|
|
|
|
|
|
|
|
|
|
石油類 |
|
|
|
|
|
|
|
|
|
|
|
|
|
|
|
廢 氣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氧化硫* |
|
|
|
|
|
|
|
|
|
|
|
|
|
|
|
煙塵* |
|
|
|
|
|
|
|
|
|
|
|
|
|
|
|
工業粉塵* |
|
|
|
|
|
|
|
|
|
|
|
|
|
|
|
氮氧化物 |
|
|
|
|
|
|
|
|
|
|
|
|
|
|
|
工業固體廢物*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征污染物 |
本次現場監測的基站周圍各敏感點電場強度現狀值在0.11~1.52V/m之間,對應功率密度值在0.003~0.613μW/cm2之間。電磁輻射符合國家有關標準{電場強度評價標準12V/m;功率密度評價標準值為40μW /cm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為“十五”期間實行總量控制的污染物
2、排放增減量: (+)表示增加, (-)表示減少
3、計量單位:廢水排放量—萬噸/年;廢氣排放量—萬標立米/年;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萬噸/年;水污染物排放濃度—毫克/升; 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噸/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噸/年。
主
要
生
態
破
壞
控
制
指
標 |
影響及主要措施
生態保護目標 |
名稱 |
級 別 或
種類數量 |
影響程度(嚴重、一般、小) |
影響方式(占用、切隔阻斷或二者均有) |
避讓、減免影響的數量
或采取保護措施的種類數量 |
工程避讓投資
(萬元) |
另建及功能區劃調整投資(萬元) |
遷地增殖保護投資
(萬元) |
工程防護治理投資
(萬元) |
其 它 |
自然保護區 |
|
|
|
|
|
|
|
|
|
|
水源保護區 |
|
|
|
|
|
|
|
-------- |
|
|
重要濕地 |
|
-------- |
|
|
|
|
|
-------- |
|
|
風景名勝區 |
|
|
|
|
|
|
|
-------- |
|
|
世界自然、人文遺產地 |
|
-------- |
|
|
|
|
|
-------- |
|
|
珍稀特有動物 |
|
|
|
|
|
|
-------- |
|
|
|
珍稀特有植物 |
|
|
|
|
|
|
-------- |
|
|
|
類別及
形式
占用土地
(hm2) |
基本農田 |
林 地 |
其它 |
-------- |
移民及拆遷人口數量 |
工程占地拆遷人口 |
環境影響
遷移人口 |
易地安置 |
后靠安置 |
其它 |
臨時占用 |
永久占用 |
臨時占用 |
永久占用 |
臨時占用 |
永久占用 |
|
|
|
|
|
|
面 積 |
|
|
|
|
|
394m2 |
|
環評后減緩
和恢復的面積 |
|
|
|
|
|
0 |
|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
工程治理(Km2) |
生物治理
(Km2) |
減少水土流失量(噸) |
水土流失
治理率(%) |
噪聲治理 |
工程避讓
(萬元) |
隔聲屏障
(萬元) |
隔聲窗
(萬元) |
綠化降噪
(萬元) |
低噪設備及
工藝(萬元) |
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